第19卷第3期1999年9月中国沙漠Vol.19No.Sep.19993JOURNALOFDESERTRESEARCH文章编号:10002694X(1999)0320199207Ξ中国沙漠和沙地的资源优势与农业发展肖洪浪,李福兴,龚家栋,赵雪,屈建军(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摘要:人口、粮食、土地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今后我国几十年的主要问题。我国后备土地资源的68%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其中沙漠和沙地面积辽阔,类型繁多,涉及212个县(旗)、48×106人。我国的沙漠和沙地具备适度开发利用的水资源依托,具有灌溉、雨养和高寒农业等特殊环境,是栽培作物和养殖家畜的集中区,许多尚无饲养或尚无栽培种类可以取代的野生动植物具有独特经济价值和高度的抗性。我国的沙地持续利用技术体系已初步建立,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流沙固定技术,结合各地的具体条件创建了许多成功的区域开发治理模式。沙漠和沙地开发必须摆脱传统的农业利用模式,依靠科技进步,多采光、少用水,结合资源条件、市场需求、投资能力,有计划、有步骤地规模开发。关键词:沙漠和沙地;资源优势;农业发展中图分类号:P962文献标识码:A原来的单纯提高产量和劳动生产率转移到提高持续的农业生产能力和改善环境等方面。1沙地开发与粮食生产1.1国外沙地的农业利用1.2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沙区建设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粮食的需求也在增加。在优质农业资源充分开发之后,如何持续利用边际土地资源和后备土地资源已提到议事日程。国土面积仅2×104km2多的以色列,60%以上的国土是年降水量在300mm以下的荒漠,可利用水量才16×108m3(相当于我国河西走廊的石羊河流域),具典型的沙漠农业的特色,每年出口产品多达6~7亿美元,素有“欧洲冬季厨房”之称。该国在移植国外大棚技术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推广和优化滴灌技术,从管道定时灌溉、高压湍流滴灌发展到土壤2作物系统水分平衡灌溉;且咸水灌溉、污水再利用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其水资源利用率已达85%。中亚卡拉库姆沙漠南部5×106hm2已开垦为农田,乌兹别克和土库曼利用玻璃温室和简易的沟状栽植法在沙漠地区规模生产柠檬。欧洲部分半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沙漠和沙地资源的开发。1958年国务院在西北6省区治沙会议发出了“向沙漠进军”的号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三北”防护林、黄河中游防护林等一系列沙区大型生态建设工程得以实施。1991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给全国防沙治沙会议贺信中提出:“大力开展治沙工程,向沙漠进军,是我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项长期的艰苦任务”。同年国务院批复了《1991~2000年全国治沙工程规划要点》,我国沙漠开发进入了有组织、有计划、多部门联合作战的轨道。尤其令人鼓舞的是1997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沙区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正向我们走来。1.3我国沙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国沙地开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西汉武帝开拓西域始,军民屯垦戎边留下了许多沙地开发的光辉史载。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甘肃、内蒙古、Ξ收稿日期:1998212216;改回日期:1999202203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重点项目(KZ9522S12218)作者简介:肖洪浪(1956—),男(汉族),重庆人,研究员,理学硕士,主要从事水土资源与环境评价的研究。©1994-2013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域粮食增产立下过汗马功劳。昔日的片片流沙已是万顷良田。我国在1959年成立中国科学院治沙队,第一次对我国沙漠进行了全面的科学考察,掌握了我国沙漠的概况,并成立10个试验站,研究沙漠的治理。1977年内罗毕联合国沙漠化开发会议以来,中国科学院率先开展沙漠化及其治理研究。近10多年来,重点进行了沙漠化土地的区域整治的研究,在不同类型的沙漠化(风沙化)地区建立了多个整治试验站,探讨整治模式和配套技术,建立示范区,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内蒙古奈曼站荣获联合国1997~1998年度“拯救荒漠化土地成功业绩奖”,河南延津站获得1996年度香港“求是”奖;宁夏沙坡头站获得198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我国北方有10%的沙漠面积得以初步治理,有12%的沙漠化土地开始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