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木雕艺术的形制及其美学风格第26卷第2期(2021年第2期)湖北民族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HubeiInstituteforNational/ties(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土家族木雕艺术的形制及其美学风格覃莉,张琼2(1.湖北民族学院艺术学院,湖北恩施445000;2.恩施市文化体育局,湖北恩施445000)摘要:土家族区域的木雕艺术在改土归流后形成顶峰.其木雕种类繁多,工艺精巧,装饰趣味多样,在形成过程中,既采用京派木雕的题材,又吸纳了徽派,潮州木雕的工艺技巧;既有外乡文化传统,又有外来因素的影响,使之在长期的传播,接受,融合中,形成了灿烂辉煌,红炽热闹的艺术风格.关键词:木雕;形制;风格;土家族:J314.2"273"文献标识码:A:1004—941(2021)02—0011—05土家族,是全国56个民族中惟一一个生活在内地的民族,主要居住在武陵山区及其邻近地带,与史时期被划分为不同的势力范围和行政区域,但总下开展起来的木雕艺术,既有地方特色,又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征和审美个性.一,土家族木雕艺术的形制及工艺起来可以分为:建筑构件木雕,家具器物木雕,祭祀礼仪用具木雕.式结构,由木构件梁,柱,枋,斗拱组合成的框架作为梁,枋,垂花,雀替,坐斗,门,窗等构件上均有雕饰.由于木雕会减损木料的承载力,故直接承受载重的构件,如柱,梁,檩等,以不雕凿为原则,至多作线脚的修饰,间接承受重量的斗座,环板等构件,以浅浮雕为主,辅助性或联系性的枋,雀替,垂花等构件,那么完全不受限制.对木结构主要部件的艺术加工,主要有两种手法.一是"卷杀".即将柱,梁,枋,斗拱等构件的端部砍削成缓和的曲线或折线,使构件外形显得饱满柔和.湖南永顺老司城祖师殿的斗拱,斗座就根本镇的万寿宫中的月梁,其上部做成薄的长形木条,下半局部修饰线条,形体浑圆而有力度,两端有鳌鱼头形,桃尖形,狮头形,变化极多.联系性的构件修饰较随意.如雀替,位于梁柱与寿梁相交接的地方,可以缩短梁净跨的长度,减少梁与柱相接处的剪力.武陵山区建筑中的雀替,已从力学的构件逐渐开展成美学的构件,如一对翅膀在柱的上部向两边展开,形态多样.垂花,又称飞檐,形如短柱,具备结构与装饰的作用,常雕饰成圆雕.武陵山区建筑的飞檐木雕,题材多项选择择动物,形如狮虎,圆眼大嘴,或扑,或跃.极富动感,民问通称为"麒麟",外表涂饰各色油漆装饰,是建筑构件雕饰的亮点.木构建筑中的门,窗装饰是重点,而格扇和窗子分:格眼,花心,环板.花心部位雕饰复杂,场面宏大,富有情节的纹样,四周围以枋栏作格框,框格之间饰以较小的纹样.环板面积不大,或雕人物故事,收稿日期:2021—01—21基金工程:湖北省教育厅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课题中期成果(20078175).作者简介:lg莉(1971一),女,土家族,副教授,湖北民族学院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民间艺术.ll格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方格纹,回纹,锦纹,龙纹,藤纹,龟纹,拐子纹,冰裂纹,缠枝纹以及各种几何纹可以较好的表现层次,表现题材的立体感,以及复杂而生动的场面,具有诗情画意.镂空,透雕是木雕艺术特有的一种表现形式,经过绘图,镂空,凿粗胚,修光,细润等工序,做成匀称的空洞,使雕刻图案醒目,玲珑剔透,有强烈的雕刻艺术风格.门窗是建筑的一局部,无论如何装饰都必须与宅,木雕门窗的图案变化就表达了与建筑协调的美.整个宅院只有雕花十多扇,呈对称分而在两侧厢房.每扇窗的布局不是绝对对称,而是在方向或花心的形态,题材上略有变化.图案注重组合之美,以及疏漆或只打磨上蜡两种方式,不管哪种装饰方式,多是与建筑本身的装饰保持一致.多.陈设于厅堂中的有桌,椅,案,几,凳,神龛,神台等,卧室中有卧床,洗脸架,梳妆台,首饰盒,衣柜,挂衣架,火塘房的主要是碗柜及日常使用的礼盒,娃娃中最能表达土家族区域家具木雕特点的是:雕花椅,滴水床和洗脸架.雕花木椅大致有灯挂椅,交椅,靠背椅,圈椅,太师椅.木雕多集中在椅子的背屏,扶手,牙板,搭脑等处.特别是晚清以后的太师椅,不仅在背屏,牙板处雕花,甚至将靠背的立柱,扶手等处也雕饰繁复的花纹.从外表看,家具雕刻比拟明显地模仿了清代家具的纹饰使用非常讲究,不同纹饰的含义和出现的位置,组合的方式各有区别,而土家族的木椅雕刻,更注重雕刻的视觉性效果,纹饰本身代表的意义减弱,有时甚至发生使用上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