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过敏性紫癜的饮食控制及护理干预【摘要】目的观察饮食控制及护理干预对过敏性紫癜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14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均予抗过敏治疗,观察组(88例)进行系统饮食控制及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52例)禁食鱼、虾、蟹,其它按常规进食及一般护理干预。结果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a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快,复发率低,住院时间短。结论加强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合理的饮食控制及综合护理干预,能促进疾病的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复发率。【关键词】儿童过敏性紫癜饮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137-02过敏性紫癜(ap)是儿童常见的以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炎症为病理基础的血管炎,表现为皮肤紫癜、过敏性皮疹、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和蛋白尿等[1]。过敏原复杂,不易确定,且易复发。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仅予脱敏、止血等治疗。为提高治疗效果,我科对88例ap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强系统饮食控制及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2年5月~2011年9月在本科住院的140例年龄5~12岁患儿,所有病例均符合ap的诊断标准[2]。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观察组88例,其中男48例,女40例,单纯型10例,腹型20例,关节型42例,肾型8例,混合型8例;b组为对照组52例,其中男32例,女20例,单纯型10例,腹型12例,关节型23例,肾型3例,混合型4例。两组患儿从年龄、性别、病情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p>0.05)。1.2常规治疗方法两组患儿遵循医嘱均予以肾上腺皮质激素、止血、脱敏等对症治疗。1.3观察组(a组)干预方法1.3.1饮食控制禁食鱼、虾、蟹、蛋、奶、水果、蔬菜等。待消化道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后再开始进食,先进食稀饭、面条、淀粉类,5~7d后再逐渐增加蔬菜、水果(尽量搅碎),1~2周后添加动物蛋白,开始每天2.0~2.5g,逐渐增加到3.0~5.0g。饮食添加的原则为少量多餐,由1种到多种,添加饮食时从1种开始,2~3d后无不良反应再添加另1种,逐样添加。1.3.2护理干预1.3.2.1一般护理干预急性期卧床休息。病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避免污秽浊气、油漆、花粉等刺激。床铺要平整、清洁,衣被柔软舒松。更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皮肤瘙痒时,嘱患儿勿用手搔抓,避免感染。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注射时避开皮疹处,静脉穿刺时在选择穿刺部位血管上端5~10cm处用拇指或食指压迫血管,尽量减少使用止血带。受累关节制动、保暖,取舒适体位。腹型患儿详细记录大便的性质、次数及量,腹痛时禁忌热敷。1.3.2.2健康教育耐心向患儿及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使患儿及家属认识本病,消除其恐惧心理,使其避免过度的紧张与忧虑,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儿入院时、入院5d后及出院前2d向患儿及家属发放健康教育需求调查表,了解他们在住院不同时期对疾病相关知识的需求情况,根据调查结果进行针对性的宣教,1次/d,每次宣教后留一定时间给患儿及家属进行答疑。1.4对照组(b组)干预方法1.4.1饮食指导禁食鱼、虾、肉、蛋类及生、冷、硬等刺激性食物,其它食物不限。1.4.2护理干预同a组一般护理干预。1.5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2结果2.1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见表1)a组与b组比较,经x2检验p<0.01即a组较b组皮肤紫癜、腹痛、关节痛、蛋白尿消失快。2.2两组患儿复发率比较(见表2)a组与b组比较,经x2检验p<0.01即a组比b组复发率明显降低,皮肤紫癜复发23例,其中a组2例,b组11例于住院后15~20d复发,a组4例、b组6例于出院后5~10d复发,腹痛复发14例,a组1例、b组8例于住院后8~10d复发,a组1例、b组4例于出院后14~18d复发,蛋白尿2例,关节痛1例,于出院后4~17d复发。2.3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比较住院时间a组较b组明显缩短,a组平均住院10~30d,b组平均住院28~56d,a组较b组住院日缩短了10~26d。3讨论ap是机体对某些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引起小血管炎,使小动脉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肠壁通透性增强,引起更广泛性充血、水肿和出血,导致肠蠕动增强或规律失调。过敏性紫癜过敏原多为食物、细菌、病毒、药物、昆虫、花粉等,致敏原不易确定。饮食不当常是腹型紫癜及反复发作的原因之一,控制饮食是避免过敏性紫癜复发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