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49例急性肺栓塞临床分析49例急性肺栓塞临床分析摘耍: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的发病特点,观察抗凝、溶栓及介入等方法对急性肺栓塞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7年9月确诊的49例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中20例患者进行静脉溶栓并抗凝治疗,17例单纯抗凝治疗,12例行介入治疗。根据症状、血气分析等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易患因素以下肢深静脉血栓为首位,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溶栓治疗24h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动脉氧分压(Pa02)明显升高。介入治疗可迅速降低肺动脉压,缓解症状。结论:应进一步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减少误诊率;积极去除可变的易患因素,对有溶栓指征的患者应尽早溶栓,有条件者可行介入治疗。关键词: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抗凝治疗;介入治疗中图分类号:R56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2409(2008)03-0452-02急性肺栓塞(Acutepulmonaryembolism,APE)是内源性(血栓)或外源性栓子(新生物细胞、脂肪滴、气泡、静脉输入的药物颗粒等)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急性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其中90%的栓子是血栓性质,也称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oAPE临床上并不少见,可见于临床内、夕卜、妇产、肿瘤等多科疾病,但由于该病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不典型临床表现较多,以及对APE的认识不足,误诊、漏诊较多,并因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而导致APE病死率较高。笔者回顾性分析49例APE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并加强防治。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49例均为本院2003年1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住院患者,48例患者根据临床表现,经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VPQ)、螺旋CT、磁共振肺血管造影(MRA)、肺动脉造影(PAA)确诊[1],1例外科手术后突发呼吸困难、心脏骤停猝死,患者经尸检证实。本组49例中,男30例,女19例,年龄30〜83岁,平均60.3岁,男:女=1.58:1。1.2基础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22例(44.9%),慢性肺原性心脏病14例(28•6%),外科手术后9例(18.4%),脑卒中病史8例(16.3%),糖尿病史5例(10.2%),恶性肿瘤8例(16.3%),吸烟史11例(22.4%)。部分病例无明确原因或诱因。1.3临床表现主要临床症状与体征见表lo1.4实验室检查血气分析:Pa02W80mmIIg33例(67.3%),PaC02W35mmIIg36例(73・5%),pH$7・4513例(26.5%)。血常规白细胞升高210X109/L11例(22.4%),D2二聚体测定(凝集法)阳性30例(61.2%)o1.5心电图心电图表现为典型SIQmTm改变11例(22%),非特异性ST-T改变9例(18%),心脏顺钟向转位5例(10%),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4%),肺性P波6例(12%)o1.6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显示肺纹理增多、片状阴影22例,胸腔积液14例,楔形阴影7例,肺动脉段膨出3例。超声心动图显示肺动脉压增高3]例(63.3%),右室扩张21例(42.8%),下肢静脉加压超声显示深静脉血栓形成22例。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扫描诊断26例,螺旋CT诊断6例,磁共振肺血管成像诊断6例,肺动脉造影12例,均显示肺动脉栓塞。部分病例先后进行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查方法诊断。2治疗与结果①静脉溶栓抗凝组:20例病情较重,病程在2周内患者进行尿激酶(UK)静脉溶栓加抗凝治疗,好转19例,24h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动脉氧分压(PaO2)明显升高。死亡1例,该例患者于溶栓后第2天死于急性心脏骤停。②抗凝组:17例APE患者病情较轻,或病程〉2周者采用肝素+华法林抗凝治疗,好转13例,死亡4例。③介入治疗组:12例病情危重者行介入治疗,好转11例,肺动脉压迅速降低,症状缓解。死亡1例,于介入术后当天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3讨论在西方国家肺栓塞的死亡率占全部死因的第3位,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❷[2],仅美国每年死于肺栓塞的患者就高达50000〜200000人[3]o未经治疗的PE病死率为25%〜30%,而得到及时的诊断与治疗后,病死率下降至2%〜8%[4]。因此对APE的及吋诊断和治疗极其重要。3.1APE的危险因素据文献报道,肺栓塞的发生多与静脉血栓有关,其栓子绝大部分來自下肢深静脉血栓(DVT)[5],APE是DVT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并发症,常发生于起病的1〜2周内。任何使血流瘀滞、静脉血管损伤和高血凝状态的因素,如慢性心肺疾病、长期卧床、外科手术或创伤、恶性肿瘤、妊娠等均可诱发DVT,本组49例肺栓塞中共发现DVT22例,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