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4例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68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348-01【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26例44岁以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内服外用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西药洛索洛芬钠以及西药洛索洛芬钠口服治疗作比较,判断分析结果。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西药组为81.0%,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满意。【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观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60岁以上的人群中,50%在X线片上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表现,其中35%-50%有临床表现;75岁以上人群中,80%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症状[1]。本病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膝关节内、外侧疼痛及活动功能障碍。笔者收集自2009年以来运用独活寄生汤加减及洛索洛芬钠进行治疗的患者并进行疗效比较,现将结果公布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取本院自2009年10月到2012年3月门诊病例126例,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64例中,男28例,女36例;年龄44-70岁,其中右侧发病38例,左侧发病26例,双侧发病13例;病程最短10天,最长13年。西药对照组62例中,男28例,女34例;年龄41-76岁。其中右侧发病18例,左侧发病24例,双侧发病20例;病程最短19天,最长15年。两组均为门诊患者按就诊时间随机分配,在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病程的分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1.2诊断依据诊断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对膝骨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①1个月里大多数天数出现膝痛;②x线片显示关节边缘骨赘增生;③关节炎实验室检查检查符合骨性关节炎;④年龄大于40岁;⑤晨僵小于30min⑥关节活动时骨响声。具备以上①②或①③⑤⑥或①④⑤⑥即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治疗方法2.1中西医结合组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药物组成:独活15g,桑寄生30g,杜仲15g,牛膝12g,细辛3g,秦芜15g,茯苓15g,防风10g,川<12g,当归15g,赤芍药30g,熟地黄9g,蟆蚣2条,生牡蛎15g,甘草3go加减:痛重加乳香、红花;重着加海风藤、松节;气虚加黄英;阳虚加附子、仙灵脾;热重去熟地黄,加忍冬藤;骨质增生重加骨碎补。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药渣加水1000ml煮沸,先熏后洗,熏洗时轻轻活动按摩患肢,每日一到二次,每次30-40分钟。两周为1疗程,间隔5天再行第2个疗程。同时配合应用洛索洛芬钠,每次60mg,每日2-3次,症状减轻可暂停服用。2.2西药组口服西药洛索洛芬钠,每日3次,每次60mg,每日3次,10天为1疗程。间隔5天再行第2个疗程。3治疗结果3.1疗效评价标准参照2003《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中骨痹的疗效标准制定。痊愈: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正常,行走自如,半年以上不复发者;有效:症状明显好转,过度劳累、气候变化时有轻度症状,或经常反复发作;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改变。3.2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治疗结果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其中中西医结合组病例64例,治愈42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7%o西药治疗组治愈36例,有效1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1.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4讨论中医认为该病属“骨痹”范畴。《素问?长刺节论》指出:“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张氏医通》曰:“膝为筋之府”、“膝痛无有不因肝肾虚”。肾主骨,肝主筋,人至中年,肝肾不足,筋骨失养,不荣则痛,又外感风寒湿邪,痹阻筋骨,或劳损外伤致气滞血瘀,瘀阻脉络,不通则痛[2]。独活寄生汤功效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主治痹症日久,肝肾两亏,气血不足。方中以独活、秦芜、防风祛风湿止痹痛,更加细辛发散阴经风寒,搜利筋骨风湿,且能止痛;用杜仲、川牛膝、桑寄生补益肝肾兼祛风湿;以当归、熟地黄、白芍养血和血;党参、茯苓、甘草健脾补气;再加川苛、肉桂温通血脉,并助祛风。诸药协力,使风邪得祛,气血得充,标本同治,则诸症自解[3]。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无菌性炎症的关节疾病。本病主要病理特点是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和继发性的骨质增生。治疗应着眼于早诊断,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