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西北部地区土地沙化状况、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2008年7月防护林科技蔓兰塑塑些:1005—5215(2008)o4~0043—03Ju1.,2008No.4(SumNo.85)辽宁西北部地区土地沙化状况,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焦树仁,邢兆凯,赵冰,贾树海(1.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辽宁阜新123000;2.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3.沈阳农业大学)摘要:根据对辽宁省西北部地区10个沙区乡镇的调查统计,沙化土地面积占39.6%,其中沙丘沙地为9,8%,农田为29.8%,农田沙化是当地的主要沙化土地类型.发生沙化的原因是:不合理的开垦沙丘沙地,连年干旱,过度放牧,植被退化以及不合理的耕作方式等.防止土地沙化的根本措施是完善防护林体系建设,实行保护性耕作和建设节水灌溉体系等.关键词:沙化土地;农田;保护性耕作;防护林体系:$775文献标识码:A1辽宁省西北部地区土地沙化状况1.1辽宁省西北部地区土地沙化的沙尘源辽宁省西北部地区的沙尘源主要来自古代湖积,风积沙丘沙地,分布在彰武县的北部,与内蒙古接壤,属于科尔沁沙地的一部分.其次是流经境内的柳河,绕阳河,养息牧河,牦牛河,大凌河和老哈河等河流的河岸阶地.这些河流由于上游处在科尔沁沙地,以及自身的沙质河床等因素,向两岸淤积和风积了沙丘带,农业利用稍有不合理,便发生风蚀沙化,成为该区的另一种沙尘源.再次是,区内的耕地,约有3/5属于沙土基质,春天播种以后,农作物没有长起来以前,秋天,收割以后,地面裸露,很容易起沙,产生风蚀沙化过程,成为该区第三种沙尘源.1.2辽宁省西北部地区沙化土地的类型根据调查资料,对区内1O个沙区乡镇土地类型与沙化状况进行统计分析,1O个乡镇的总土地面积为18.8万hm.在18.8万hm土地中,沙丘沙地为3.7万hm,占总土地面积的19.8%,其中流动沙丘和固定沙丘沙化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9.8%.农田面积为9.2万hm,占总土地面积48.7%,农田遭受轻中度沙化土地为4.1万hm.重度沙化土地为1.5万hm,合计占总土地面积的29.8%,占农田面积的61.2%.由此可知,农田沙化是该地区土地沙化的主要类型.其他土地为5.9万hm,占31.5%,基本无沙化发生.1.3沙化土地的土壤剖面特征辽宁省西北部地区沙化土地主要属于风沙收稿日期:2007—11—30作者简介:焦树仁(1934一),男,大学,教授级高工,从事治沙造林科研与技术推广工作.土l1],调查中共计挖掘土壤剖面27个,按照不同土地类型分为古代湖积风积沙丘沙地15个,河岸沙地12个.其中有风积沙层的剖面17个,平均积沙厚度为41.9cm;有风剥沙层的为9个,平均风剥深度为12.5cm;没有遭受风剥与积沙的土壤剖面仅有1个.沙地由于土壤风积与风蚀反复交替出现,一般下层埋藏有黑色古土,其中15个剖面埋藏有黑色古土,埋藏深度平均为36.4cm,另外12个剖面没有发现埋藏古土层,可能是古土被风剥掉,或因埋藏过深,调查时没有出现.1.4植被的分布组成与土地沙化的关系植被的分布与组成反应土地沙化的过程与发展趋势.按照不同沙地类型共计选设植被调查标准地36块,每块面积25m.调查因子包括,植物覆盖度,种类,多度,高度,物候期与生活力等.按照主要植物种类分布的频度,分析植被退化与土地沙化的关系.1.4.1植被的分布与组成辽宁省西北部地区,在2O世纪8O__9O年代扩大开荒,把大面积草原转化为农耕地.根据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1993年的调查,仅彰武县草原面积就由13.3万hm减少为0.53万hm.草甸草原开垦为农田.有些固定沙丘又进行轮荒耕作.同时,1999--2002年又连年干旱,引起了河流断流,泡沼干涸.因此.当地植被分布的特点是,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极大的减少,中生植物与旱生植物增多.例如,在调查中,草甸湿地植物仅见到毛莨,剪股颖和荩草等少数几种.2O世纪6O_-7O年代沙质草甸地广泛分布的泽兰,地榆,千屈菜,十字兰和绶草等都没有出现.36块标准地的植物覆盖度平均为71.9%,由于过度放牧,草本植物生长衰弱,植株矮小,在l5块防护林科技2008征放牧标准地中,平均高度仅为21.2cm.标准地上植物种类少,最少的仅为3种,最多的为15种,平均为7.3种.36块标准地共计出现植物131种],其中有13种为沙化发展阶段的植物,有95种属于轻度沙化和沙化稳定阶段的植物,其余植物适应性比较强,介于二者中间.从植物的分布状况看,调查地区沙化的恢复多于沙化的发展.1.4.2植物的分布频度131种植物在36块样地中,出现频度大于11.1%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