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文化史CulturalHistoryofDeath授課教師:蕭旭智聯絡方式:0937151287;d905503@thu.edu.tw授課時間:週三18:00-21:00授課年級:大學部1-4死亡(Death)長久以來都是個重要的字眼,不管是法文、德文、中文或者各種語言與文化區域,他指的都是同一件事情。死亡被視為生命時間的終結、生產力的消亡、主權的邊界,但卻不是所有話語的終結,反而經常是話語生產的開始。因此死亡除了是宗教與神學中的重要主題,同時也是人類學、社會學、史學、甚至科學的重要問題,也是圖騰與禁忌、骯髒與不潔、公平與不義、救贖與再生、復活與神蹟等等敘事中,不斷重複呻吟的論題。本課程希望透過六個主要單元的設計來構作一個死亡與文化史及社會學兩個主要向度的對話,從社會學的重要著作中,理解環繞著死亡而不斷再生產的社會結構與社會關係的型態;另外從文化史的角度,透過描述死亡的敘事和再現,凸顯某一個歷史情境和心態,重新考察死亡意義的變遷和膠著於死亡問題之中的衝突。因為本課程不是一個包羅萬象的死亡文化介紹課,所以特別附加一個比較的立足點:現代性,這個立足點和比較的基礎同時也是社會學的特殊性,社會學作為十八世紀啟蒙運動與十九世紀實證主義浪潮的特殊產物,對於死亡有截然不同於宗教或者風俗研究的立場,這個特定的對比,也希望不會落入傳統與現代的對比,或者去尋找實證的死亡的窠臼,而是透過環繞死亡課題的種種面向,雖不可窮盡,但足以以這些問題意識回應死亡在中國社會的特殊地位,並能夠處理當下存在的過去性質。六個單元分別是:死亡與社會理論、死亡的文化史、禁忌與分類世界、從瘟疫到器官移植、宗教裁判所與法醫、近代中國的死亡型構。課程要求與評分方式1.每單元的中文讀物必讀,英文讀物由老師授課,上課同學務須需參與討論。2.評分方式,期中、期末考各佔40%,口頭報告與平時成績各佔10%。課程安排第一單元死亡與社會理論(第一、二、三週)第一週課程簡介與電影討論(醫院風雲、六呎風雲、CSI犯罪現場)第二週古典社會學理論的定位埃米爾、涂爾幹,2003,〈序〉&〈導論〉,《自殺論》,頁3-22,商務印書館埃米爾、涂爾幹,〈第五章:贖罪儀式及神聖觀念的不確定性〉,《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頁434-469,桂冠Elias,Norbert,1985,TheLonelinessofDying,Blackwell第三週現代性與死亡Kubler-Ross,Elisabeth,1973,〈第一章、論對死亡的恐懼〉,〈第二章、對死亡及瀕死的態度〉,於《論死亡與瀕死》,頁23-65,牧童出版社Giddens,Anthony,1991,‘TheSequestrationofExperience’,inModernityandSelf-identity,pp.144-180,StanfordUniversityPressBaudrillard,Jean,1993,‘PoliticalEconomyandDeath’,inSymbolicExchangeandDeath,pp.125-194,Sage第二單元死亡的文化史(第四、五週)第四週長時段的心態史Ariès,Philippe,1975,WesternAttitudetowardDeath,JohnHopkinsUniversityPress余英時,2005,《東漢生死觀》,上海古籍出版社盧建榮,2006,《北魏唐宋死亡史》,麥田出版第五週中世紀/十九世紀拉華拉杜里,〈第十四章,村子裡的死亡〉,《蒙大猶》,頁385-410,麥田出版Geary,PatrickJ.,1994,LivingwiththedeadinMiddleAges,CornellUniversityPressVovlle,Michele,2004,〈第六部份信念與不安:19世紀資產階級的死〉,於《死亡文化史》,頁457-616,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三單元禁忌與分類世界(第六、七週)第六週神話的結構布魯斯、林肯,〈印歐神話中死亡與喪葬的布局〉,於《死亡、戰爭與獻祭》,頁33-195,上海人民出版社Ricour,Paul,1996,〈第一章:褻瀆〉,於《惡的象徵》,頁27-49,桂冠第七週不潔與恐懼Douglas,Mary,2002,‘RitualUncleanness’,inPurityanddanger,pp.1-35,RoutledgeFreud,Sigmand,〈為什麼有戰爭?〉&〈釋夢:有關親人死亡的夢〉&〈超越享樂原則,第六章〉&圖騰與禁忌(頁21-71),收錄於《佛洛伊德文集》(Vol:1-5),第八週期中考第四單元從瘟疫到器官移植(第九、十週)第九週身體與惡臭的政治Porter,Roy,1989,DeathandDoctorsinGeorgianEngland,inHoulbrooke,Ralphed.,Death,Ritual,andBereavement,p.77-94,Routledge.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