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学资学习网---------------------押题------------------------------几家知名报纸的管理参考北京晚报:每天两个编前会,早上7:50一次,本地新闻编前会,定一版内容及各片头条,总编辑参加.另一个编辑前会稍后举行,定深度报道内容,分管总编参加.新闻策划室,每天浏览北京当地报纸\电台\电视,向老总汇报当天可做大新闻,形成文字报告,然后由总编分派任务给具体部门.对新闻策划室无任务要求.凡死人的事件,都得经过相关部门批准后才能报道.深度报道自成体系,有自己的核心队伍,每天自定一个题目,向总编汇报,对总编负责.深度报道的选题与其他部门冲突时,其他部门让道,支持深度报道.深度报道讲究细节\覆盖面,新闻事件只是其中一部分,要有前瞻性,背景性,追求的主要是现场和事件.当天成稿,连采带写只有三个小时,联合采访,分派不同的点,分两个组,每组一个组长,由组长统稿,一个组盯一个版,社会新闻做得少,但关注灾难性的报道.报纸年轻化,针对读者喜好,在文化\体育和北京新闻等版面上入手,主要是在文化版上下功夫.其文体版的总版数有16个版.版式由美术部统一设计,其职能为漫画版,一周一两个版,另专副刊的调色,版式上主要盯专副刊.其本地新闻有16个版,当天新闻约占三分之一.新闻竞争:别人没做的,我们先做;别人做了的,我们做深;比别人更强更深更细更早.关于采编分离:肖培将原来的采编合一改为采编分离,出现了缺稿的问题;后来又合起来,后来又分,现在本地新闻扩大规模,为调动这一部门的积极性,又再次合起来,但在这个部门内,还是采编分离的框架,实行编辑主导制,编辑有话语权.京华时报:记者七八十人,编辑五六十人,美编12人左右.一部分专门研习美术,一部分专职拼版.记者每月20条稿件见报,上稿率在70%-80%.编辑压力不大,三个人负责两个版.采编和广告完全分开,专刊记者不介入广告.总编不对广告发行负责.本地新闻不断上规模,毙稿率达到50%.特稿以本地为主,本地新闻版需要版面,其他版让道.重大新闻策划由责编负责,要闻部是编辑部主任牵头,由主任定责编人选及人员数量,然后由编辑来组织策划,编辑直接与记者沟通.中心主任负责协调作用.时评五天办成,评论文摘版全部约稿,由老总把关.版面设置上,在实践中找问题,边做边调整,内部反应不佳的,就撤掉.做得好什么就做,做不好就撤掉.中层干部能上能下,所有主任上一线,参与写稿编版,基本工作量为普通记者编辑的60%,完不成者下岗.采访部主任不要求参加编前会,中心主任以下所有主任,只有责任没有权利.只有业务管理,没有行政管理.关于编辑的人选,刚开始是根据自愿,现在是择优秀者做责编.一个好的记者,一天可能只处理一篇稿件,一个好的编辑,一天可处理好几篇稿件.新闻理念:提倡事件,不搞话题.即使再好的话题,也判为最低分.如果要做话题,一定要有最近的核心事件.京华的特色新闻在于社会新闻和舆论监督.舆论监督就事论事,攻其一点不计其余,掌握好角度.重大战役性报道,谁都可以参战,没有核心队伍.新闻分口要分得细,比如北京晚报一个人跑的商业旅游线,京华派7个人跑,逼着记者沉到最底层去.关于采编分离:北京最早实行采编分离的,其他报社都是跟京华学的.编辑主导制,责编收入高于记者,责编直接对中心主任和老总负责.责编参加机动部例会,中午12点时就熟悉记者有些什么料,指导记者写稿.所有记者部主任在业务上服从于编辑,记者部门的主任,其主要职责是主持例会\进行策划,起联络人的作用,是业务带头人.以前带写稿任务,现在任务淡化了.现在采编业务上分四个中心:针对北京新闻的叫新闻中心,下分时政\政法\摄影等各部门,另有财经中心\编辑中心(下辖国际国内和文体)\出版中心.现在的四大中心只是为了方便人的管理,其动作模式还是和以前的两大中心(采和编)模式一样.记者的稿件写完后提交稿库,下午四点左右,本地新闻编辑\记者代表\中心主任和值班老总开编前会分稿.北京晨报:编辑记者实行首席制,依据业绩排名,然后公示,首席享受副主任津贴.突发事件由值班老总主导,可预见性的重大战役性报道,进行总体策划编辑四点半参加编辑前会,六点半左右开始编辑工作.采访部门主任没有写稿任务.关于采编分离:2002年实行采编分离后,记者编辑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