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茹高产栽培技术[摘要]介绍了竹茹的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栽培季节和场地选择,配方与发酵处理,播种,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关键词]竹蒜高产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3S64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138-01竹茹又名“竹笙”、“竹参”、“仙人伞”,人们称为“山珍Z王”、“菌中皇后”。其营养丰富,香味浓郁,很受消费者欢迎。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北部,年均气温17.9°C,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具有得天独厚发展竹茹的自然条件和丰富原料资源。近年栽培规模200-300hrn2,每667in2产量高达100kg以上,经济效益显著,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一、品种选择目前竹茹栽培品种有:长裙棘托竹茹D89、D1和D42。武夷山以种植D89为主,D1次之。二、栽培季节竹茹属中温型真菌,播种后70-80天出菇,以春栽为主。每年1-3月播种,5〜9月采收,整个生产过程可采收3〜5潮姑。三、场地选择栽培竹茹的田块要求严格,竹茹好氧、喜阴、怕涝(渍),场地要求向阳、开阔、通风、灌排方便、交通方便、土质肥沃疏松,PH值在5〜6之间。由于竹茹不能连作,应严禁选用前3年有栽培竹茹的场地,以免造成低产甚至绝收。四、培养料配方多年群众栽培经验,采用复合料产量高,由于竹茹属好氧性菌类,因而粗细料此例在4:6或3:7之间。具体配方按每667m2所需材料计算,竹屑2600kg,粗杂木屑1400kg,尿素40kg,石膏粉20kg,轻质碳酸钙20kg。在配方中可适当增加竹木屑用量,尿素用量严控在1%以内,以免造成氨害。五、建堆发酵竹茹从播种到出菇一般需60-80天,为使培养料中的营养成份降解为菌丝生长所需的养份,在播种前30-40天进行堆料发酵,在田块的一角开排水沟,底层铺竹木屑30cm,然后撒一层尿素、石膏、碳酸钙并浇水,一般堆3〜5层,堆顶呈龟背形,高1.2-1.5m。堆料期间要求翻堆3~5次,每10天左右进行,做到上下,内外培养料位置互换,达到发酵均匀一致。发酵结朿后,确认无氨味后方可播种。六、作畦播种竹茹出菇具有明显的边际效应,即出菇大部份在畦的两边,生产中畦宽50-60cm,沟宽25-30cmo选择菌丝白色、浓密、粗壮、长势强、菌龄适中的优质菌种。严禁使用退化、老化、菌株混杂、病菌侵染的菌种。发酵好的培养料按一了龟背形,厚15cm铺后,即可播种。用种量667m2—般600袋(0.5kgl袋),采用梅花形间距15cm,每处30g左右进行穴播。播种后覆土5-6cm盖上2cm厚稻草,2天吸湿后再盖上地膜,转入菌丝管理阶段。七、发菌管理播种10-15天后及时查菌,若不萌发或接种处变黑,应及时查明原因,再进行补种,确保成活率在95%以上,温度低于8〜C时应盖好地膜保温,适时通风,经常查看覆土的干湿度情况,培养料含水量在60%-65%,在土粒发口时,选择夜灌晨排或喷水,掌握在手捏土粒会变扁松开不粘手为宜。八、搭建遮阴棚在接种60天后陆续出现米粒大小的小原基时,应搭遮阴棚。在田块中立直径6cm以上高2m左右的木桩,木桩顶端布加X2ni的铁丝网,盖上三针遮阳网,遮阴度达三分阳、七分阴。生产中也可用芦苇遮阳或套种玉米和大豆,但后者产量不高,每667m2的40kg左右,近年栽培户极少采用。九、出菇管理竹茹经过菌丝菌索营养生长阶段陆续出现小菇蕾,进入出菇的生殖生长阶段。出菇期间温度高水分蒸发快,应认真做好温湿度管理工作。在日常管理中应查看遮盖物和覆十.,若发口偏干时,应灌“跑马水”或喷水。灌水采用夜灌晨排的方式进行,喷水可灵活掌握,一般菇多、大时多喷、勤喷,菇小时细喷即喷雾状水,晴天中午不喷,以免温差太大造成死菇。覆土含水量65%,培养料含水量65%,阴棚内空气湿度95%,生产中用手捏土粒会变扁,松开后不粘手,手捏培养料指间稍有水渗出为宜。十、病虫害防治发现绿霉和褐发网菌(烟灰病),应把杂菌连同表土一起清理出田块,深埋处理,用施宝功或4%碳镀液喷洒防治。危害竹抓的主要虫害有!虫、跳虫、姑蝴、白蚂蚁等,可用阿维菌素或锐劲特800倍液进行防治。H^一、采收加工6月中下旬,当子实体破蕾而出,菌裙达最人张开度时,就要立刻采收。采收时用手捏住菌柄根部,轻轻采下,勿用手强拉硬扯,以免折断菌柄并碰伤其它小菇蕾。及时去除菌盖和菌托后送到烘干场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