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区中职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2011第5期(总第292期)戌人教育ADULTEDUCAT10NNO.5201lTotalNo.292宋华,冯为健,姚存菊2(1.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2.泸州江阳职高,四川泸州646000)【摘要】四川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的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培养藏区新型人才,为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举措.在这一政策的推动下.大量藏区学生进入内地接受免费中职教育,但这些学生入学以后,很不适应新环境.文章针对藏区中职学生在新的特殊环境下的行为表现,分析了影响学生不适应新环境的一些因素,挖掘出了学生不适应新环境的一些心理问题.探究了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培养的策略和途径.【关键词】策略;培养;心理适应能力;藏区中职学生【】G718.3【文献标识码】B【】1001—8794(2011)05—0098—0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2o05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投入,这是加快少---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举措.为此,四川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推出了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帮助藏区贫困农牧民学生"零缴费"和"无障碍入学"接受中职教育.我省中职学校首次出现了大量藏区学生集体入学的新情况.笔者对作为第一批接收藏区"9+3"中职免费教育的学校之一的泸州江阳职高藏区班学生进行了调查,这批学生来自阿坝州汶川,北川等13个县,就读该校电子电工,计算机专业.其中,藏族65人,羌族14人.学生年龄跨度较大,大的28岁,小的l3岁;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完成了初中的仅有31人,部分学生只上过藏文学校,对汉语知之甚少.藏区学生来自雪域高原广袤土地上的农牧区,多数为农村多子女家庭,以农牧民为主,家庭经济收人偏低,见识相对少.学生入学以后,由于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文化氛围,传统习俗等的改变,出现了大量不适应新环境的心理问题,由此引发了许多不适应新环境的行为问题.探究对藏区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迅速调整心态,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对藏区中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收稿日期】2010—11—17【作者简介】宋华(1959一),女,讲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冯为健(1957一),男,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心理学;姚存菊(1966一),女,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一98一着重大的意义.一,藏区学生在新环境下的心理适应问题的成因及具体表现---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一)身心矛盾引起的心理适应问题(藏区学生具有所有中学生青春期的矛盾心理J1.成人感与幼稚感的矛盾.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特点上最突出的表现是出现成人感,具有了独立意识,在一些行为活动,思维认识,社会交往等方面表现出"成人"的样式.但由于生理成熟与对社会认识成熟的矛盾,社会生活知识的局限性,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盲目性较大,带有明显的幼稚性.2.自觉性与冲动性的矛盾.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他们主观上希望自己能自觉地遵章守纪,但客观上又难以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有时会鲁莽行事,使自己陷入既想自制,但又易冲动的矛盾之中.3.旺盛的精力与能力发展水平的矛盾.青春期的少年有旺盛的精力,他们渴望表现自己.藏区学生人校后在校园很活跃,他们会积极主动参加课外活动,但又能力有限,因此常常事与愿违.(二)生活环境的改变引起的心理适应问题1.环境的变化.藏区学生远离父母,环境陌生,语言不通,缺乏独立生活经验和生活自理能力,不适应住校生活,思想情绪波动较大,会产生孤独,害怕,不安的心理.2.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的变化.藏区学生大部分以糌粑为主食,除糌粑外,很少食用其他粮食制品.进入内地后,饮食上很不习惯.他们放牧式的生活方式养成的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席地而坐及用冷水浇头等不良卫生习惯既不符合学校要求,也造成了入学以后大量生病,生病率高达90%.3.人际交往的变化.我国着名心理学家丁赞教授说过"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