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马西平血清药物浓度与部分性癫痫患者治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杨秀芳(新疆塔城市人民医院新疆塔城834700)【1R749.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11672-5085(2013)25-0248-01【摘要】目的比较卡马西平用于部分性癫痫治疗时不同血清药物浓度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进行治疗的部分癫痫患者98例,根据预期血药浓度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预期血药浓度为9〜12mu;g/mL,对照组预期血药浓度为4〜8mu;g/mL,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73.47%,对照组有效率为69.39%,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5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6%,差异显著(P《0.05)o结论对于部分性癫痫的治疗,低剂量的卡马西平即可有效的控制症状,增加剂量将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关键词】卡马西平血清药物浓度部分性癫痫卡马西平属于广谱抗癫痫药物,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容易产生不良反应⑴。因此,如何获得最大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文就我院采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的98例部分癫痫患者进行研究,先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部分癫痫患者98例,根据预期血药浓度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9例,男25例,女24例,平均年龄34.73plusmn;10.62岁,平均病程4.27plusmn;2.16年,平均发作频率8.25plusmn;14.82次/月。对照组49例,男29例,女20例,平均年龄35.07plusmn;10.26岁,平均病程4.46plusmn;2.25年,平均发作频率8.54plusmn;15.27次/月。两组患者在性别组成、年龄、病程、发作频次和发作类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o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卡马西平片进行口服治疗,起始剂量为1002OOmg/0,分两次口服,每周增加1次剂量,维持剂量为600〜lOOOmg/日,观察组预期血药浓度为9〜12mu;g/mL,对照组预期血药浓度为4〜8mu;g/mL,根据血药浓度对维持剂量进行调整,并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并记录两组发作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3评价方法参照高俊淑⑵等研究,无癫痫发作为临床控制;发作减少75%以上为显效;发作减少50%〜74%为好转;发作减少不高于49%为无效。有效率二临床控制率+显效率+有效率。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和chi;2检验,检验水准设为0.05,当P《0.05时,差异显著。2结果2.1两组治疗疗效比较观察组有效率为73.47%,对照组有效率为69.39%,两组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表1两组治疗疗效比较[例(%)]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1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57%;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表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3讨论癫痫神经系统常见的疾病,脑部神经元过度放电引起短暂、反复、突然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是起主要特征,可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着严重的影响。据报道,我国活动性癫痫的患病率约为4.6permil;,其中最常见的类型是部分性癫痫[2]。对于癫痫的治疗主要是长期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风险大,对患者的危害严重,且具有一定的适应症。因此,临床上以药物治疗最为常用。卡马西平又被称为酰胺咪嗪,属于苯n塞嗪衍生物,化学机构与丙咪嗪相似,可通过降低Ca+和Na+的细胞膜通透性,降低脑部神经元的兴奋性,同时还可增加gamma;-氨基丁酸的抑制作用,阻断异常电位活动扩散,而发挥抗癫痫作用⑶。临床上常将卡马西平作为部分性癫痫治疗的首选药物,但其半衰期和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治疗窗窄(9〜12mu;g/mL)。本文就其血清药物浓度与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提示:在有效的治疗窗内,相对较低水平的血药浓度即可有效的控制患者的症状,增加血药浓度,治疗疗效无明显改变,不良反应发生率将明显增加。综上所述,在治疗窗内,相对较低水平的血药浓度即可发挥较高的治疗疗效,增加血药浓度水平对治疗无益。参考文献[1]彭海,王立萍,刘兰,等.354例癫痫患者卡马西平血液药物浓度检测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9)与101-1102.[2]高俊淑,李娜,陈景红,等.卡马西平血清药物浓度对部分性癫痫患者疗效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41(24):5109-5111.[3]刘庆宪,朱冰,宋永建.卡马西平浓度监测在抗癫痫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0,8(4):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