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子电路实验一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3100字实验一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xxxxxxxxxx班xx号大学霸一、实验目的1、掌握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工作原理;2、掌握谐振放大器电压增益、通频带、选择性的定义、测试及计算方法。二、实验仪器1、扫频仪一台2、示波器一台SS78043、万用表一块DM30514、直流稳压电源一台GPS-3303C5、高频毫伏表一块三、实验内容及步骤(电路图、设计过程、步骤)实验中电路部分元器件值,R2=10KΩ,R3=1KΩ,R10=2KΩ,R12=51Ω,R13=10KΩ,R24=2KΩ,R27=5.1KΩ,R28=18KΩ,R30=1.5KΩ,R31=1KΩ,R32=5.1KΩ,R33=18KΩ,R35=1.5KΩ,W3=47KΩ,W4=47KΩ,C20=1nF,C21=10nF,C23=10nF。(一)、单级单调谐放大器1、计算选频回路的谐振频率范围如图所示,它是一个单级单调谐放大电路,输入信号由高频信号源或者振荡电路提供。调节电位器W3可改变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调节可调电容CC2和中周T2可改变谐振回路的幅频特性。谐振回路的电感量L=1.8uH~2.4uH,回路总电容C=105pF~125pF,根据公式f=f0的范围。2、检查连线正确无误后,测量电源电压正常,电路中引入电压。实验板中,注意TP9接地,TP8接TP10;3、用万用表测三极管Q2发射极对地的直流电压,调节可变电阻使此电压为5V。4、用高频信号源产生频率为10.7MHz,峰峰值约400mV的正弦信号,用示波器观察,调节电感电容的大小,适当调节静态工作点,使输出信号Vo的峰峰值Vop-p最大不失真。记录各数据,得到谐振时的放大倍数。5、测量该放大器的通频带、矩形系数对放大器通频带的测量有两种方式:(1)用扫频仪直接测量;(2)用点频法来测量,最终在坐标纸上绘出幅频特性曲线。在放大器的频率特性曲线上读取相对放大倍数下降为0.1处的带宽BW0.1或0.01处的带宽BW0.01。则矩形系数其中BW0.7为放大器的通频带。(二)单级双调谐放大电路(选作)如图所示,单级双调谐放大器和单级单调谐放大器共用了一部分元器件。两个谐振回路通过电容C20(1nF)或C21(10nF)耦合,TP6接TP13,TP7接TP11(采用耦合电容C20),TP14接TP10;(1)连接电源;(2)静态工作点调节;(3)测量放大器电压增益;接入输入信号,用示波器测量输入峰峰值以及输出峰峰值,记录数据;(三)双级单调谐放大电路如图所示,电路连接TP9接地,TP8接TP15,TP20接地,TP19接TP10。若输入信号的峰峰值为几百毫伏,经过第一级放大器后可达几伏,此信号幅度远远超过了第二级放大器的动态范围,从而使第二级放大器无法发挥放大的作用。同时由于输入信号不可避免地存在谐波成分,经过第一级谐振放大器后,由于谐振回路频率特性的非理想性,放大器也会对残留的谐波成分进行放大。所以在第一级与第二级放大器之间又加了一个陶瓷滤波器(FL3),一方面滤除放大的谐波成分,另一方面使第二级放大器输入信号的幅度满足要求。填表(四)双级双调谐放大电路(选作)(1)连接实验电路;(2)静态工作点调节;(3)测量放大器电压增益,观察和前三种放大状况有何不同。四、实验原始数据及处理实验原始数据及所需图表见坐标纸(1)单级单调谐电路谐振频率f0=9.793MHz,增益AV=17.55通频带BW0.707=10.32-9.6=0.72MHz,BW0.1=14.8-7.11=7.69MHz矩形系数D0.1=BW0.707BW0.1=0.0936幅频特性曲线见坐标纸(2)单级双调谐放大电路输入峰峰值Vip-p=0.49V,输出峰峰值Vop-p=3.07V,增益AV=6.27(3)双极单调谐放大电路(4)双极双调谐放大电路电压增益AV=5.33V0.425V=12.54五、误差分析1.在第一个实验中,由于示波器的工作频带为有限制,导致相对放大倍数下降为0.1处的上界频率无法准确测到,所以对应通频带BW0.1有误差。2.静态工作点不正确,导致波形失真3.仪器误差,人眼观察误差六、课后思考题1、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答:衡量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主要质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谐振频率F0、谐振增益AV、通频带BW、增益带宽积BW·G、选择性D、噪声系数NF.2、单级单调谐放大器的电压增益AV0与什么因素有关?当谐振回路中的并联电阻R变化时,AV0及BW0.7将怎样变化?答:单级单调谐放大器的电压增益AV0与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系数,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谐振回路中LC值、可变电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