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业绩组合、企业业绩差异与中报披露的时间选择唐跃军(南开大学,天津300071)摘要:本文对中国上市公司中报和年报数据进行假设检验,以考察企业业绩组合、企业业绩差异与中报披露时间选择之间的关系。本文得出的研究结果认为上市公司管理层在中报披露和预约披露中可能存在信息操作,同时由于管理层的组合动机和信息操作行为,扭曲了年报和中报的披露时间安排。本文证实企业业绩组合、企业业绩差异对中报披露的时间选择有显著影响。关键词:时间选择;披露迟滞;企业业绩组合;企业业绩差异;信息操作;组合动机中图分类号:F27;F830.91;F2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154(2005)05-0027-务报告正越来越受到市场、投资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高度重视。基于这一点,同时考虑到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备受关注,本文将主要基于国外的相关研究和中国股市及上市公司的特征,提出六个研究假设,然后构建回归模型,依据2003-2004年中国上市公司中报和2002-2003年年报数据进行假设检验,考察企业业绩组合、企业业绩差异与中报披露时间选择之间的关系。在此,我们以中报披露迟滞来考察中报披露的时间选择,而中报披露迟滞则分别用如下三个指标衡量:本年中报披露时间和上年中报披露时间之差(IML);本年中报披露时间和本年中报报预约披露时间之差(IMP);本年中报预约披露时间和上年中报披露时间之差(PML)。一、引言为了增强上市公司定期财务报告披露的均衡性和披露时间安排的透明度,防止利用定期财务报告信息操纵股价,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从2002年开始,首先对前一年度的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实行预约制度,将全部上市公司的年报披露时间公布于众。接下来又相继对包括一季度季报、中报(半年报)、以及包括中报在内的中期财务报告实施预约披露制度。上市公司定期财务报告预约披露时间表是在各上市公司提出申请的基础上形成的。上市公司原则上应按照这份时间表进行定期财务报告的披露,但是仍可以依据有关规定进行调整,具体的披露日期以披露时间为准。目前,在市场瞬息万变,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上市公司披露的反映企业更短期间经营业二、相关理论回顾与研究假设一些基于美国和澳大利亚股市的研究认为审计意见和未预期盈利(UnexpectedEarnings)都对年度收收稿日期:2005-01-06基金项目: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272026和70141011)以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2BJY127)等资助。作者简介:唐跃军(1978)男湖南武冈人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企业管理博士研究生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年28其它信息误导。Shaw(2003)进一步考察了信息披露质量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考虑到公司的盈余质量是衡量信息披露内容真实性的重要因素,因此Shaw和Chi-Wenetal.(2004)一样,都利用可控制盈利的估计值来衡量信息披露质量的真实性,可控制盈利的绝对值越大,信息披露质量的真实性越低(Shaw,2003)。Shaw(2003)还发现上市公司管理层通过对可控性盈余项目的管理来影响市场的反映性质。Rogers(2004)则认为管理层利用信息披露质量的高低来影响信息在投资者之间的分布,从而有利于其进行盈余管理。应当指出,国内外对上市公司定期报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年报披露时间及其相关方面,对上市公司中报的研究比较少见。因此,我们仅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六个研究假设:假设1:同等条件下,上年年报和中报均为“好消息”①的上市公司中报披露迟滞时间短。如果上年度和本年上半年的经营业绩都比较好,管理层可能选择在较早的时间披露和预约披露中报,同时,管理层可能更乐于遵守中报预约披露的承诺,也更有可能选择在与上年度差不多的时间披露本年中报。假设2:同等条件下,上年年报为“好消息”而中报为“坏消息”的上市公司中报披露迟滞时间久。如果上年度的经营业绩好而本年上半年的经营业绩差,管理层一方面可能选择在较晚的时间披露中报;另一方面则有可能出于迷惑市场和投资者的目的,有意识的选择预约在较早的时间披露中报,通过信息操作造成“好消息”的错觉。此时,管理层可能不会遵守中报预约披露的承诺,也更有可能选择在和上年度相差较多的时间披露本年中报。假设3:同等条件下,上年年报为“坏消息”而中报为“好消息”的上市公司中报披露迟滞时间短。和假设2相反,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