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乳腺癌的治疗原则与策略[关键词]乳腺癌;晚期治疗;治疗原则;治疗策略[]R737.9[文献标识码]A[]1673-7210(2010)02(c)-006-03虽然由于治疗的进步,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但仍有部分乳腺癌出现复发转移。一旦发生转移,治疗相当困难。本研究结合近年来晚期乳腺癌(MBC)的治疗进展,深入探讨MBC的合理治疗策略和手段,以期规范MBC的治疗,从而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期的目的。1治疗目的MBC的治疗目的在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乳腺癌对化疗、放疗较敏感,且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采用内分泌治疗有效。因此,对MBC给予合理的治疗,确能使部分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同时,转移癌所致的症状严重干扰患者的日常生活,如能给予合理的处理,就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治疗原则一般认为,对于病变发展迅速、内脏转移(如肝、肺广泛转移)、皮肤受侵伴淋巴管转移、脑转移、初治后无---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病生存期(DFS)较短(3化学治疗MBC的化疗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历了非蒽环类药的单药化疗到联合化疗、蒽环类单药化疗到联合化疗、紫杉类联合化疗以及近年来的化疗联合生物治疗,有效率从20%~40%提高到60%~80%,CR从0提高到15%。3.1单药治疗许多药物对MBC有效,其中,最有效的药物是多柔吡星(ADM)、表柔吡星(EPI)、紫杉醇、多西他赛(TXT)[1]。对以前未经治疗的MBC患者,ADM单药有效率为38%~50%,个别作者报道超过50%,对以前接受过治疗的患者的有效率为30%[2]。EPI和ADM的疗效相似。紫杉类药物(紫杉醇与TXT)也是治疗乳腺癌的有效药物。紫杉醇的有效率为32%~56%,TXT为54%~67%。对蒽环类药耐药性乳腺癌的有效率分别为6%~47%与19%~57%[3]。长春瑞滨(NVB)治疗MBC的有效率为30%~78%。长春地辛、长春新碱的有效率为20%左右。而烷化剂的有效率为20%~35%。抗代谢药氟尿嘧啶与氨甲喋呤的有效率分别为26%和34%。氟尿嘧啶的口服衍生物卡培他滨能选择性在肿瘤细胞内活化,对ADM及紫杉醇治疗无效的MBC的有效率为20%,中位缓解期---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8.1个月,中位生存期12.8个月[4]。3.2联合化疗一般认为联合化疗的疗效优于单一药物治疗。联合化疗作为MBC的一线治疗,有效率为45%~80%,其中CR率5%~25%,中位有效时间4~8周,中位缓解期5~13个月,有效病例的中位生存期15~33个月。紫杉醇、TXT、NVB与ADM或顺铂(DDP)组成的化疗方案,有效率一般为45%~80%。3.3化疗期限最佳化疗期限尚不清楚。Gregory等[5]的研究表明,最长化疗期限以6个月为佳。然而,先前的研究提示CEF化疗16个月优于6个月。Falkson等[6]研究了在获得CR的患者中维持治疗的作用,结果提示,与对照组比较,维持治疗显著延长至肿瘤进展时间(TTP)(19个月∶8个月),但也显著增加了毒性。然而,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相似。维持治疗的随机临床试验结果提示,与短疗程相比,化疗至少6个月可能更为有效。6个月以上的化疗能够延长TTP3~6个月,但也会增加治疗相关性毒性,而并未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因此,确定是否治疗6个月以上应依据肿瘤缓解情况、症状是否缓解以及治疗相关性毒性而定。目前的一种治疗策略是,在化疗取得CR或PR后,---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再化疗1~2个周期后停用。当出现肿瘤进展时,再考虑下一疗程化疗。随机分组试验已证实这种治疗策略的疗效与持续化疗的疗效相同而毒性较低[7]。另一种治疗策略是序贯使用不同的治疗手段,例如,在化疗取得CR或PR后,再用内分泌治疗维持。3.4耐药性乳腺癌的治疗MBC常常产生耐药性,耐药性乳腺癌的治疗是非常困难的。一般来说,如果在辅助治疗或一线治疗后1年以上出现复发或转移,则解救方案仍可考虑使用与原方案相似的方案。如果在辅助或一线方案化疗后很快出现进展,则应考虑更换方案。由于在辅助或一线化疗中常常采用含蒽环类药的联合化疗方案,故在解救方案中应采用与蒽环类药无交叉耐药且有效的方案。目前,临床上可采用含紫杉类药、NVB、吉西他滨、曲妥株单抗的联合方案。对蒽环类和紫杉类均耐药的患者,可采用含卡培他滨单药或联合方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