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在支气管结核中的运用介入治疗在支气管结核中的运用中国图分类号:R5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8-112-02支气管结核(EBTB)在肺结核病人中并不少见,在青少年和中年人中居多,全身治疗伴雾化吸入抗结核治疗效果欠佳,特别是支气管狭窄,应积极治疗,不然失去最佳治疗时机就会造成瘢痕狭窄,导致阻塞性肺炎,肺不张及肺功能受损,有时是不可逆的,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不同类型的支气管结核,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效果很好[1]。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1月收住院的结核患者,经电子支气管镜(0LPSBF-260)确诊的支气管结核患者248例,男88例,女160例,年龄16-65岁,平均年龄30岁。其中浸润型肺结核126例,慢性空洞型肺结核67例,浸润型合并空洞型肺结核38例,单纯支气管结核17例。所有病例经过查痰涂片、培养及经支气管镜活检确诊。1・2方法:1・2.1全身抗结核治疗。1.2.2超声雾化治疗,雾化吸入异烟月井(TNH)0・2,阿米卡星(AK)0.2,支气管充血、水肿明显者加地塞米松2毫克,每日一次。1.2.3对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并有溃疡者,用奥林巴斯的针吸活检针,在溃疡的周边行黏膜下多点注射异烟月井0.1、阿米卡星0.2,每周一次,一般6至8次。1.2.4对于肉芽组织增生用高频电刀治疗PSD30高频电治疗仪(奥林巴斯),病人术前准备同支气管镜检查,麻醉耍充分,电极放在大腿外侧与皮肤接触要良好,将支气管镜插到病变部位,清除分泌物,保持视野清晰,掌握好病变部位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将治疗电极通过活检孔,要见到电极的标记,以防烧伤支气管镜,一般选择混合模式,功率30W左右,用柱状电极切割,每次4秒钟,每个治疗点可根据瘢痕的软硬进行多次烧灼,当组织变成黄色或黑色焦痂时再移到其他治疗点,为了防止治疗的并发症,最好由远向近端治疗,治疗后焦痂的组织用活检钳或异物钳清除,然后在治疗的部位用异烟月井0.1,阿米卡星0.2,地塞米松5毫克局部注入,每周一次,根据治疗的效果在确定治疗的次数,一般2至4次。1.2.5对于支气管狭窄,瘢痕组织增生用球囊(奥林巴斯B5—2C,直径1・5毫米)扩张,适应症(1)支气管无明显活动病变;(2)活检钳的前端要能通过狭窄的支气管;(3)扩张后发现明显的感染或活动性结核要停止扩张,改为抗感染或抗结核治疗,好转后再扩张。在抗结核的过程中要严密观察,一定不要让管腔闭死,争取早扩张。方法:将支气管镜插到病变部位,然后将球囊通过活检孔,球囊要离气管镜的前端要远,防止损伤支气管镜,球囊充气或生理盐水的多少,可根据气管狭窄的程度决定,球囊扩张每次持续的时间为5至8分钟,每个狭窄部位每次扩张2至3次,每次扩张完后在给狭窄的部位注射异烟脐0.3、阿米卡星0.4、地塞米松5毫克,每周1至2次,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和效果确定治疗次数[2]。1.2.6停止纤支镜介入治疗的标准:(1)纤支镜下显示气管黏膜充血水肿消退,脓性分泌物、干酪样坏死物、增生的肉芽组织消失,狭窄的管腔较前扩大三分之一以上。(2)痰涂片找抗酸酹菌连续三次或痰连续培养两次阴性。(3)胸片显示肺不张完全复张或部分复张。1・3疗效判定:1.3.1症状及痰菌显效:症状消失、痰菌阴性;好转:症状明显减轻,痰涂片在治疗过程中不能超过两次阳性,痰培养阳性不能超过一次;无效: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无改善,痰涂片或痰培养持续阳性。1.3.2胸部CT显效:肺不张复张,阻塞性肺炎或肺部块状、斑片状、絮状阴影消失超过三分之二;好转:明显吸收;无效:肺不张仍存在,肺部阴影不吸收或吸收很少。1.3.3支气管镜显效: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基本消失,溃疡、糜烂、干酪坏死、增生肉芽组织及狭窄的管腔消失过半;好转:溃疡、糜烂、干酪坏死、增生肉芽组织及狭窄的管腔消失没有超过三分之一;无效:支气管管腔内的病灶改变不明显。2结果2.1症状改善及痰菌阴转情况:咳嗽咳痰发热咯血胸闷气短痰涂片痰培养阳性阴性阳性阴性治疗前2291684132262014210636212治疗3月后31520210131123702482.2胸部CT治疗前后的变化:2.2.1治疗前胸部CT的表现:胸部CT未见异常的17例,双肺片絮状阴影合并不张的68例,右中叶不张合并右下肺斑片状阴影72例,左下肺片絮状阴影63例,其他28例。2.2.2治疗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