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性麻痹365例临床分析周期性麻痹365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诊治的365例周期性麻痹病例的临床特点的分析,探讨本病发病的原因、临床特点与相关的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总结我院1993〜2009年诊治的365例周期性麻痹病例的发病原因、年龄特点,发病时间、发病人群的环境变化及其临床转归情况。结果(1)本组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占主体363例。其中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48例,正常钾周期性麻痹2例。(2)本组病例绝大部分是外来人口(除2例是本地籍人员外),年青男性居多。(3)发病时间多在月及厂8月,南方雨季较多时期。本组病例有232例丁这时期发病,占63.6%o结论地理环境、气候变化及精神因素是本病的一个诱发因素,同时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关键词】周期性麻痹低血钾甲亢外籍人口雨季中图分类号:R74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108-02周期性瘫痪是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驰缓性瘫痪为特征的一组肌病,发作时多伴有血清钾含量的改变。肌无力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周,发作间歇期完全正常。根据发作时血淸钾浓度,可分为低钾型、高钾型和正常钾型三类。临床以低钾型者多见,其屮部分病例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肾功能衰竭和代谢性疾病,称为继发性周期性瘫痪、本实验所观察的病例是以低钾性周期性瘫痪为主,有2例等钾性周期性瘫痪,没有高钾性瘫痪病例,报道如下。1资料方法1.1研究对象和方法1.1.1收集本院于1992年4月~2009年10月的门诊和病房收住的诊断明确的资料较完整的周期性瘫痪的患者365例,其中男性患者363例,女性患者2例,年龄15〜56岁,平均年龄24.2岁。木组病例中,原发性周期性麻痹病例313例,占总病例数85.8%,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例48例,占总病例数13.2%,肾小管代谢性酸中毒1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例。等钾性周期性麻痹病例2例,本组资料中没有高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本组资料中于3~4月患者143例,7〜8月患病者89例,于3月、4月、7月、8月共发病232例。占全年发病率63.6%o本组病例中除1例是东莞籍患者外,其余都是来自外地的打工一族,江西76例,陕西56例,四川63例,广西25例,贵州39例,湖南25例,湖北27例,河南25例,云南18例,其它省市(直辖市)11例。1.1.2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为急性起病的,从四肢肌力对称减退,下肢重于上肢,近端重于远端。有些病例是从下肢渐进性向上,累及上肢,肌力从0~5级,上、下肢肌力相差2〜3级。本组病例发病间呼吸、吞咽、咀嚼、发咅、眼球活动止常,四肢肌张力皆止常,肌腱反射减弱甚至消失,痛觉、温觉皆正常,有的病例出现四肢肌肉酸胀痛。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中,部分病例前期有汗多、消瘦、乏力、饮食亢进、心烦、失眠等症状,有的有凸眼、手震颤、甲状腺「II肿大等体征。1.1.3低钾性周期麻痹组病例的病例中,血钾于1.4mmol/L~3・4mmol/L不等,平均值为2.5mmol/L。心电图检查:低钾性患者心电图显示T波低平或倒置,P-R间期和Q-T间期延长,ST段下降,QRS波增宽。正常钾周期性麻痹组病例中其血钾都是正常值,1例血钾4.2mmol/L,另一例血钾4.4mmol/L,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48例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都表现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其FT3(7.81±0.737Pmol/L)(正常值3.5〜6.5Pmol/L);FT4(25.32±2.58Pmol/L)(正常值11・5~23・2Pmol/L,TSH<0.35mlv/L)正常值0・35~4・34mlv/L)o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速,T波低平或倒置,P-R间期和Q-T间期延长等。1.1.4方法木组资料中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急性发作口服10%氧化钾20ml,口服每6小时1次;严重者可多30ml,每6小时1次口服,或者加以静脉补钾,NS500ml+10%氯化钾15ml静脉滴注,一般一天补钾不超12g。患者肌力恢复一般「3天。伴甲亢患者予他巴呼10mg(或丙硫氧密碇lOOmg口服每日3次。按照甲亢指南治疗甲亢,预防低钾性周期麻痹复发。正常钾性周期麻痹的患者以生理盐水1000ml静滴每日1次,同时NS100ml+10%葡萄酸钙10ml,静滴每日2次。一例患者3天恢复,另一例5天恢复。2结果本组资料结果显示。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占总发病率的99.5%,正常钾周期性麻痹占总发病率0.5%,低钾性周期麻痹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占总发病例的13.2%,女性患者占总发病患者的0.5%。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