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语“玩”与英语“play”的语义差异摘要:本文借助加州大学汉语语料库和FLOB语料库,在语义场和类联接理论视角下,对汉英“玩”的句法搭配模式进行了英汉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汉语中的“玩”主要有两种搭配模式:“玩+NP”和“玩+结果状语”,其中“玩+NP”在语言使用中不断得到凸显,而英语中的“play”则主要有6种用法,分别为play光杆,play…role/part,play+NP,playwith+NP,play+Adv以及play构成的介词词组,其中得到彰显的结构是“play”作为光杆动词以及“play…role/part”和“Play+NP”结构。关键词:玩类联接语料库搭配模式一、引言论文联盟wwW.Lwlm.COM随着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社会压力的加大,人们的生活态度趋向娱乐化,“玩”的文化异军突起,这不仅体现在内容品种的增加(如玩传奇、玩空手道、玩躲猫猫等),还体现在领域的拓展,玩①不再只停留于玩游戏层面,而是延展至一些传统观念支配下应该认真严肃对待的领域,比如学术、政治、感情等方面,出现了诸如“玩学术、玩政治、玩情感”等说法。然而,“玩”文化的兴起,并没有引起语言学家足够的重视。纵观语言学界的研究,只有少数学者对“玩”进行了研究。李玄玉(2002)对“玩”后接的宾语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由此反映出的人们在价值观念及审美观念上的变化。佟秋妹(2005)从方言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她以徐州方言为依据,从词汇意义、结构意义、语境制约意义和历史来源四个方面来研究该方言中的动词“玩”,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方言语料。赵超(2008)从词源的角度详尽考察了“玩”的来源并概括了它的基本义项,对在某些场合可以与“玩”替换的“泛义动词”——“做、搞、弄、干”进行了区分。但迄今为止似乎还没有人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将汉语“玩”和英语“play”进行专门对比研究,也没有人基于专门的语料库对这两个词进行考察。因此,对“玩”进行探索性研究是极有价值的,而从英汉对比角度对汉语“玩”和英语“play”进行句法搭配研究及翻译将更有意义,这既能促进英语学习者更准确地把握英汉词语用法的差异,同时对对外汉语教学也会起到很大帮助,有利于外国学生更清楚细致地了解汉语动词“玩”的具体搭配用法。本文在语义场和类联接理论框架下,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借助洛杉矶加州大学汉语语料库(UCLACorpusofWrittenChinese)和英语语料库FLOB,辅之以中国知网及Google搜索引擎,试图通过英汉对比分析来窥探汉语“玩”和英语“play”的句法搭配模式差异及词义演变模式的差异,初步探索造成这种差异的缘由。二、理论综述(一)语义场理论语义场理论是现代语义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最早是20世纪20~30年代由德国和瑞士的一些学者提出来的。Trier(1934)和Porzig(1934)有关语义场的理论开创了语义学研究的新阶段(Ullmann,1962:7)。Trier(1934:69)指出,“语义场是单个词和整个词汇之间的现实存在。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它们具有与词相同的特征,即可以在语言结构中被组合,同时还具有词汇系统的性质,即由更小的单位组成。”(束定芳,2000:69)。也就是说,语言中的各个词不是彼此孤立存在的,而是按一定的概念组成语义场;属于同一语义场的词彼此休戚相关,它们不仅在语义变化上相关,而且相互制约相互规定。若借用Saussure的概念来说,就是词义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例如,在“animal”这一共同概念下,“cat、tiger、wolf、cattle、dog、elephant、sheep、fox”等词共同构成一个语义场,在这个语义场中,“animal”是上义词,而其他词则为下义词。词义的演变往往是在一个语义场中以语义链的方式演进的。(二)类联接理论Firth在阐述词语搭配时提出了类联接(colligation)这个概念(引自刘润清,1988:99)。Michell(1975:120~122,转引自杨惠中,2002:101)对类联接做了较为清楚的阐述:类联接指的是语法范畴的结合。类联接不是与词语搭配平行的抽象,而是高一级的抽象。类联接是关于句法结构和范畴的陈述。一个类联接代表了一个类别的词语搭配,也可称为搭配类(collocationalclass,collocationaltype)。比如,N+V就是一个类联接,它代表一类搭配。类联接和词语搭配紧密相联,一个类联接的确立必须以足够的词语搭配行为为依据(杨惠中,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