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非替尼一线治疗老年肺腺癌脑转移的临床观察刘丽英王倩岳寒(通讯作者)(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河南郑州450004)【】R734.2【文献标识码】A【】1672・5085(2013)30-0195-02【摘要】目的探讨吉非替尼一线治疗老年肺腺癌脑转移的疗效和耐受性。方法31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未经化疗的老年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给以吉非替尼单药250mg口服,每日一次,直到疾病进展或因严重不良反应不能耐受治疗。1月后评价疗效与不良反应,并随访2年生存率。结果总有效率25.8%,疾病控制率64.5%。不良反应轻微,主要是皮疹、乏力、腹泻和肝功能异常。1年牛存率58.06%,2年牛存率9.68%o结论研究证实了吉非替尼单药一线治疗老年肺腺癌脑转移有效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关健词】肺腺癌脑转移吉非替尼肺癌是恶性肿瘤死亡的首要原因,50%肺癌患者发病年龄在65岁以上,老年肺癌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绝大多数,50%以上出现脑转移,1/3患者年龄》75岁,初诊肺癌时平均年龄70岁,重要脏器功能衰退,对化疗的耐受性差[1],因此,探索合理、高效、低毒的治疗方案对老年晚期肺腺癌脑转移患者尤为重要。有报道提示吉非替尼对肺癌脑转移有效⑵,木研究观察吉非替尼作为一线治疗对中国老年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的有效性和耐受性。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及一般资料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经治患者,符合下列入选标准:①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为肺腺癌患者,经脑MRI、骨ECT、胸部、腹部CT或纤支镜检查明确肺癌临床分期,所有患者头MRI均提示脑转移,并有可侧量的病灶,能客观判断疗效。②年龄大于65岁。③PS评分le;3,④预计生存期洋;3个月。⑤肝肾功能、心电图及血象正常或接近正常。⑥有随访可能。其中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65-85岁,中位年龄72岁。患者服药期间定期复查血常规及血肝肾功能,定期行肿瘤病灶影像学检查并按时随访。1.2治疗方法患者予以吉非替尼单药250m,每日一次,口服,持续用药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严重不良反应。有头痛、头晕、恶心等颅压高症状者均应用甘露醇、甘油果糖、地塞米松脱水及对症处理。1.3疗效及毒性评价方法治疗1个月后进行开始复查并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疗效评价采用RECIST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疾病进展(PD)o应用WHO毒副反应标准评价药物不良反应。并随访2年生存率。有效率=(CR+PR)/总人数;疾病控制率二(CR+PR+SD)/总人数。所有与药物相关的毒性反应根据美国国立肿瘤研究院通用毒性分级标准(CTC)2.0版进行分级。肿瘤进展时间(TTP)为开始口服吉非替尼到肿瘤出现进展的时间,中位生存吋间(MST)为开始口服至患者死亡的时间。不良反应根据WHO标准评价,毒性分为0〜IV级。2结果2.1临床疗效31例均可评估疗效,8例PR,12例SD,总有效率25.8%,疾病控制率64.5%。2.2生存情况本组31例患者TTP6.8个月。一般随访24个月以上,MST11.2月,1年生存率58.06%,2年生存率9.68%O2.3毒副反应所有患者均进行了不良反应评价。最常见的是皮疹、乏力、腹泻和肝功能损伤,都以I〜II度为主,仅有1例患者发生间质性肺炎。皮疹发生率61.3%,以I〜II度为主,皮疹主要表现为座疮样囊泡型皮疹,岀现在颜面部、前胸、后背、四肢末梢的皮肤,当发生皮疹时无需立即停止治疗,可以自愈并随治疗中止而消失,局部涂皮质激素类软膏后有好转。其他不良反应为1度乏力发生率22.58%,I度腹泻发生率9.67%,I度口腔溃疡发生率12.9%,肝功能损伤发生率16.13%,仅1例间质性肺炎,发现后立即停药,大部分患者的不良反应无需处理,可自行缓解,一部分病人经对症治疗后可继续服药。未观察到药物相关严重不良反应导致死亡。3讨论目前肺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有80%是非小细胞肺癌,30-40%为肺腺癌,肺癌患者中70岁以上的占45%[1],大多数就诊吋已是晚期,50%以上岀现脑转移,自然生存时间为个月,脑部放疗能延长生存时间,但平均生存时间为3・6个月,全身化疗有效率低,且老年患者由于自身疾病以及器官功能的下降,PS评分多大于等于2分,更易产生化疗毒性,老年肺癌患者化疗耐受性及依从性下降。因此探索合理、高效、低毒的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方案对老年肺腺癌脑转移患者显得尤为重要。已证实表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