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精英与上海抗战——以“一二八”事变期间的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为例《史林》4/2007地方精英与上海抗战以”一二八”事变期间的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为例白华山[摘要]本文对”一二八”事变期间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的会员构成及开展的活动进行了论析,认为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是以上海金融工商界领袖人物为主组成的一个地方精英组织,它在战时全面地承担起了支援前线,稳定后方的任务,“补助政府之所未及”,①从而以民间团体的身份履行了政府的部分职能.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能够成功地进行战时动员,与上海市民意识的觉醒和地方自治的传统息息相关.[关键词]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地方精英;工商界[中国分类号]K264[文献标识码]A[]1007--1873(2007)o4—O150—12[作者简介]白华山,讲师,上海东华大学人文学院20005120世纪30年代,上海政治舞台上出现四大有势力的资产阶级团体,时称”四大金刚”.上海资产阶级凡对政府有所陈言和主张,”每由四团体或五团体联名(四团体为上海市商会,地方协会,银行公会,钱业公会,五团体再增一航业公会)”②.其中上海市地方协会,其前身为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是以上海金融工商界领袖人物为主组成的一个地方精英组织,是当时上海极有权威的民间组织.@最近20多年来,随着抗日战争研究的深入,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在”一二事变期间的抗日救亡活动逐渐得到史学界的关注.@学术界一般把匕海市民地方维持会看作是一个资产阶级团体,但在其会员构成上却众说纷纭,@①这是1946年2月21日杜月笙在上海市地方协会复员筹备会上所作报告中对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的评价.见《上海市地方协会报告书》(1947年5月),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卷宗号Y一1—234.②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恽逸群文集》编选组编《恽逸群文集》,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13页.③关于上海市地方协会的研究,可参阅拙作《史量才与上海市地方协会》,《学术月刊))axJ2年第1期;《杜月笙与上海市地方协会》,《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O3年第2期.④论着较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王金镭《中国现代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年版;余子道:《抵抗与妥协的两重奏一”一二八”淞沪抗战》,广西师大出版社1994年版;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上海抗日救亡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陈丽凤,毛黎娟等的《上海抗日救亡运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O年版,等等.⑤一说认为是由金融工商界人士组成,见萧小红:《抗战前后中共路线的转变与上海城市的社会团体》,《史林))2005年第1期,第97—108页;一说认为是由工商界和文化教育界上层人士组成,见马荫良:《一二八抗战中的地方维持会与史量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抗日风云录》(《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50辑)(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11页;一说认为是由资产阶级及知识界爱国人士组成,见姜逸峰等:《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441页;一说认为是由上海各行各业的领袖人物组成,见刘惠吾主编《上海近代史》(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60页,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民国政治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84页,唐振常主编《上海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703页;一说认为是工商界,实业界和地方社会人士组成,见余子道:《抵抗与妥协的两重奏——”一二八”淞沪抗战》,广西师大出版社1994年版,第138页.?】50?地方精英与上海抗战对于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在淞沪抗战中的作用的评价也不一致.①本文拟以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的报告书为基本材料,结合当时的报刊资料,当事人的El记和忆述文章等,对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的会员构成及在”一二八”事变期间的活动进行论析,进而对其与当时政府的关系作一简要探讨.一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的成立及其会员构成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是由”壬申俱乐部”发展而来的.为应付财政危机,1932年1月,孙科政府决定暂时挪用公债还本付息基金以敷军政费用.②消息传出后,立即遭到上海金融工商界的一致反对.1月13El,由史量才召集,沪上各银行家,实业家以及部分文化教育界人士在哈同路(今铜仁路)史量才寓所集会,抗议南京政府挪用公债基金,他们决定成立一”永久之会”来反对政府的予取予夺.④14El晚上,他们又在巨籁达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