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民工住房情况的调查由于时间原因、及我们组员准备活动的不足,本组没有一一在外进行农民工住房的调查,只是肤浅的从网上查了查资料及一些有意义、真实的一些图片。以此来反映对农民工的居住状况、困难、艰辛、落魄、瞧不起、低视的一系列问题,1,:城市,只需要一台台廉价的却又充满活力的工作机器;城市,很快遗忘已经"锈蚀"和"老朽"的他们;城市,似乎从未想过他们也有老人、孩子,也要有正常的夫妻生活;城市,用户籍制度把他们坚决地排斥;城市,没有他们渴望的家园,哪怕只是十来平米的一个"蜗居"……城市的双面具--左手感激和右手鄙夷,或许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城市那么大,农民工却永远栖息于别人的屋檐下。城市那么大,何处是农民工的家!农民工过的生活是平庸的是无处可居无地可睡的生活在社会的最肮脏之处,最令人恶心之处他们飘无居所辛辛苦苦忙到很晚工资最低居住之所始最低被人歧视最高被人看不起最高哪里有农民工哪里就有不平等农民工连起码的家都是那么的简陋是那么的没有安全感,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为人类默默的奉献着无声无息的值得我们去反思。他们追求并不高他们不怕累不怕苦只为了完成那水泥了抽钢筋的任务为了那几个钱他们拼命的干着不图很多只图能在外吃饱穿暖手都青紫了没有怨言没有抱怨只有呻呤抽泣就这样他们玩成了一座高楼的建设和又一座高楼的林立在外漂泊了几年几年………………一位留有稀疏长须、头发很长戴着一顶黑色绒线帽的老者,仰面躺在被窝里,双眼紧闭,口大张,脸色有些苍白;一个黑色破沙发垫成了"老者"头部的遮风板,老人身下的垫被和身上所盖的被褥早已脏得分不出原来的颜色,地铺旁边还摆着一个已经喝空了的白酒瓶,几只劣质烟头也随意地摔在铺边,身边的黑色旅行箱和几件脏兮兮的衣服,都被随意摆放在桥下的水泥地上。一位留有稀疏长须、头发很长戴着一顶黑色绒线帽的老者,仰面躺在被窝里,双眼紧闭,口大张,脸色有些苍白;一个黑色破沙发垫成了"老者"头部的遮风板,老人身下的垫被和身上所盖的被褥早已脏得分不出原来的颜色,地铺旁边还摆着一个已经喝空了的白酒瓶,几只劣质烟头也随意地摔在铺边,身边的黑色旅行箱和几件脏兮兮的衣服,都被随意摆放在桥下的水泥地上。2.农民工住房现状(1)城市农民工人均住房面积多年维持在不足4平方米的水准尽管中国城市居民的住房条件在过去的20多年里得到大幅度改善,全国城市人均住房面积增长迅速:1978年为3.6平方米,1980年为3.9平方米,1985年为5.2平方米,1990年为6.7平方米,1995年为8.1平方米,1999年为9.8平方米,2000年为10.3平方米,2001年为15.5平方米,2002年达到20.4平方米。2003年底宁波市居民的住房使用面积已经达到22.54平方米。该市已经将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低于11平方米的家庭全部纳入了住房保障系统,计划要达到人均12平方米的最低标准。但是根据我们的调查,尽管居住在自租房内的农民工居住条件相对好于单位宿舍,而居住在单位宿舍的农民工相对好于工棚里的农民工,但是农民工的住房在过去5年内始终维持在接近甚至低于生存标准的水平,人均住房面积一直维持在很低的水准,见表1。表12000一2004年宁波市农民工住房种类及人均面积变化情况(单位:平方米)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工棚3.002.532.392.632.63单位宿舍4.143.402.673.193.04自租房6.305.424.796.185.47总人均住房面积3.803.883.783.823.72标准差2.322.592.222.212.44标准差系数0.3690.3430.3190.3090.309①据1978年、1980年、1985年、1990年、1995年、1999年、2000年、2001年和2003年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整理而成。②根据宁波市城市经济社会调查队所作的相关调查而整理的结果,该资料来源见http://www.nblide.com.cn/new_c21ningbo/news/int.asp?id=9653。另外,据2000年3-4月武汉科技大学和武汉市房地产交易互换中心对武汉市778户外来人员的住房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只有2.05%的家庭承租较大面积的住房(80平方米以上),24.15%的家庭住房和营业用房合在一起而难以计算居住面积,其余73.8%的家庭住房面积仅在5-35平方米之间,大部分农民工家庭的住房承租在地下层5平方米的房间内。[6]10-11可以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