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文翻译的新收获——喜读张培基教授《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论文关键词:潜层语义表层语义增益删略论文摘要:《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是一本不是教材的好教材,它为中国学者深入研究翻译理论与技巧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典型实例;张培基教授半个世纪译苑耕耘的经验及其科学的一丝不苟的译风不可多得;同时该书也为外国人研究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人鲜活的思想铺了一条近路。KeyWords:insidemeaningliteralmeaningamplificationandomissionAbstract:TheSelectedModernChineseProseWritingstranslatedinEnglishbyProfessorZhangPei激seemsnottobeatextbookbutinfactitisaperfecttheoretictextbookonhowtotranslatefromChineseintoEnglishforitprovidesabundanttypicalexamplestoillustrategeneralprinciplesandskillsoftranslation;itisworthmakingresearchonhishalf_centuryexperienceandhiscarefulconsiderationoftranslating;andatthesametimetheversionprovidesforeignscholarswithashortwaytounderstandtheChineseideologicaldevelopmentsincetheMay4thMovementof1919.近百年来把西方一些知识分子的思想或理论译介给国人者不乏其人,中国人中自己主动把---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以来存在于散文中那些鲜活的思想译介给外国人的学者却并不多见。张培基教授《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弥补了这个缺憾。二十世纪末能在炒得沸沸扬扬的书市上偶拾到这样一本选材精当、译功踏实的新书《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幸甚!《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的译者很看重所选散文中的“真情”——那种迫于必要而非出于志愿的应景文章一概不译;译者对曾有过争议的名人作品也不看其名气大小,而着眼于其散文是否仍有现实意义;如果能给后人留下一点值得思考的东西,那么就将其译出。例如所译胡适的《差不多先生传》在揭示我们民族劣根性方面很有特色,至今读来尤有极深刻的现实意义。《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篇幅有限,但它几乎囊括了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一大批杰出作家寓意深邃的有一定代表性的散文作品。这些作家或名人包括李大钊、方志敏、鲁迅、郭沫若、胡适、叶圣陶、朱自清、郁达夫、柔石、萧红、老舍、郑振铎、萧乾、冰心等等;也有至今仍在笔耕的文学巨匠如巴金、季羡林等等。《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可成为让当代的西方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的思想脉搏的一面三棱镜或一本好教材。目前西方一些国家首脑人物都很重视其“智囊团”对孔子、老子、孙子等我国古代思想家或军事家的研究,这方面的译作也较多,但对上述我国知识层面的代表人物知之甚少。因此,《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的推出对国人的翻译指导思想或翻译观念的更新也会起到先导作用。让世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民真实的思想感情,有条件的有识之士应多做些这方面的译介工作。张培基教授《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问世的意义不可低估。如果只读《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汉英对照)中的英文,你不会觉得这是译文,不会觉得其英文是出自一位中国人的手。译者不仅在句子层面上力求做到语言自然流畅、准确细致、雅俗得当而且又特别着意语篇神韵的再创造,力求既完美地保持原文的信息、原文的功能又译出原文的风格或味道来。这里不妨先看一看收在《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郭沫若五篇散文译文,即《路畔的蔷薇》《夕暮》《白发》《水墨画》《墓》。拜读之后笔者觉得张先生在处理“增益”与“删略”关系、“表层语义”与“潜层语义”关系、以及声色词语对应与非对应性关系等诸多方面出手不凡,均有独到之处。“蔷薇的花色还是鲜艳的,一朵紫红,一朵嫩红,一朵是病黄的象牙色中带点血晕。”译者把出现在《路畔的蔷薇》中这句话译为“They(roses)werestillfreshincolor.Onewaspurplish_red,anotherpink,stillanotherasicklyivory_yellowslightlytingedwithblood_red.”他首先把原句分为两句来译,显得干净利落。原句中有三个“一朵”作为量词来用,从中文来看其相互关系是并列的;译者却按照以英语为母语的读者---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