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45例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分析子宫肌瘤45例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分析【摘要】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5例适合保守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予月经周期第1天口服米非司酮12.5mg,每日1次,月经干净后同时服用桂枝茯苓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3月1疗程。结果:45例患者中,显效30例占66.7%,有效12例占26.7%,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3.3%,所有患者均出现闭经,血红蛋白上升,子宫肌瘤平均体积缩小,症状消失,治疗过程中无毒副作用发生。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是治疗子宫肌瘤较理想的方法,用屮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率高、降低手术率,方法简单、可靠、价格低廉,病人易于接受,值得推广。【关键词】子宫肌瘤;中西医治疗;米非司酮;桂枝茯苓胶囊【中图分类号IR711.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9-0154-01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以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白带多、周期紊乱、腹部包块、子宫增大其至严重子宫出血及贫血为特征,也是导致子宫切除的主要原因之一<sup>[l]</sup>。它是由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在生育期妇女发病率为25%,以40〜50岁最多见,20岁以下少见<sup>[2]</sup>o本文总结了45例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经过,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从2006年7月至2008年6月的2年里,由我院经B超诊断为子宫肌瘤,自愿接受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的45〜55岁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45例。病程「4年,其中肌舉间肌瘤27例,浆膜下肌瘤8例,黏膜下肌瘤4例,混合型肌瘤6例。临床表现为月经增多(>150ml)、经期延长(>7d)35例,均有不同程度贫血(Hh54~89g/L),下腹坠胀伴疼痛者17例,压迫症状明显者3例。所有患者均经活检排除妇科恶性肿瘤,排除血液病,均无心、肺、肾疾患,检查心、肝、肾功能正常,6个月内未接受过激素类药物治疗。大部分患者曾有其它药物治疗史,但疗效不佳又不愿手术治疗,经征得患者同意改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2材料:米非司酮25mg每片,北京第三制药厂生产,桂枝茯苓胶囊,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粒0.31go2方法①用药及方法:用药前用B超测定子宫•二维经线、肌瘤大小、位置、个数;②月经來潮第1天开始口服米非司酮12.5mg,每R1次(3个月为1个疗程);口服VitC100mg、VitElOOmg,每日1次,连用1个H:③刀经干净后同时服用桂枝茯苓胶囊,每次3粒,每口3次,3刀为1疗程。治疗过程中禁服其他同类药物,每月测定肝肾功能,治疗1疗程后停药,随访6月。3结果3.1疗效标准:显效:在1疗程内瘤体消失或缩小达50%以上;有效:瘤体缩小在50%以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者;无效:瘤体缩小不明显或反增大,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者。3.2结果:所有45例患者中,显效30例占66.7%,有效12例占26.7%,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3.3%,所有患者均出现闭经,血红蛋白上升,子宫肌瘤平均体积缩小,症状消失。治疗过程中无毒副作用发生。4典型病例例一:陆某,46岁,因阴道流血1月余就诊,就诊吋见明显贫血貌。口述流血时多时少,色暗有块,头晕体倦、无腹痛发热、检查腹平软无压痛,未及包块、舌淡苔厚、脉弦数、血常规:WBC9X10<sup>9</sup>/L.PLT110X10<sup>9</sup>个/L,腹部B超见宫底后壁有一小肌瘤,采用上法治疗后约7d血止,每月B超复查1次,每次均可见瘤体缩小,至86d复查时瘤体消失,随访一年未复发。例二:王某,女,48岁,居民。于2007年2月8就诊。自诉刀经量多3月,本次月经來潮7d未净。妇检:外阴正常,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子宫中位,增大如9周妊娠大小、形状不规则,质硬,活动好,无压痛,附件阴性。B超报告子宫大小为7.8cmX6.5cmX5.9cm,子宫后壁及侧壁分别见—3.4cmX3.1cm,2.9cmX3.1cm实性强回声,提示子宫肌壁间肌瘤。行诊刮术后血止,病检报告增牛期了宫内膜,要求保守治疗。给了本法治疗半月。于3月25日月经來潮,量减半。4月1HB超检查,提示肌瘤分别为2.9cmX1.8cm,2.3cmX2.7cm,继续治疗一个半月,于6月5日B超复查,子宫大小6.8cmX4.9cmX4.4cm,见后壁肌瘤消失,侧壁仅为1.2cmX1.lcmo停药后1月,月经复潮,量少,半年后B超肌瘤未再增大。5讨论子宫肌瘤属于中医的“症頫”、“石瘟”范畴。其发病机制为情志抑郁、饮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