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2016级医学影像一核医学姓名:任龙飞学号:201601330978循证医学文献评价疾病案例男性,39岁,上海人。病人于3年多前感左耳闷,持续1个月,未在意。同年6月开始出现持续性左耳流脓,耳闷更重,在外院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服用抗生素,并用滴耳药,耳流脓显著减少,以后转为间歇性耳流脓,伴听力减退。病人进行间接鼻咽镜检查,发现左侧鼻咽顶、咽隐窝及咽鼓管隆突区均为巨大的、高低不平的新生物所占据,解剖标志无法辨认,即行鼻咽活检,病理证实为鼻咽低分化鳞癌。EB病毒血清学检查VCA-IgA抗体阳性。鼻咽及颅底CT增强扫描提示近破裂孔区颅底骨质有吸收破坏。一、提出问题同步放化疗对晚期鼻咽癌的如何?P:鼻咽癌晚期患者I:同步放化疗C:单纯放疗O:随访时间内死亡、复发、转移情况二、证据检索1、可提供数据文献检索资源CNKI2、关键词及检索策略关键词:鼻咽癌晚期;单纯放疗;同步放化疗检索策略:晚期鼻咽癌的放化疗3、检索结果检索到的文献共有43篇,选择用以评价的文献为《同步放化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中的作用的系统性疗效评估》三、评价证据题目:《同步放化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中的作用的系统性疗效评估》作者:包睿康单位:苏州大学Ⅰ.【原文摘要】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比较Ⅲ期临床试验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在总生存率(overallsurvival,OS)、局部复发率(regionalrecurrencerate,LR和远处转移率(distantmetastasisrate,DMR)上的差异,来系统性评估同步放化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中的疗效。次要目的是比较同步放化疗和同步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与单纯放疗在生存期上的差别。Ⅱ.【原文剖析】1.研究目的及背景1.1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在中国大陆、香港及新加坡等流行区中,比较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中的效用。1.2研究背景鼻咽癌是一种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在我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多见每年的发病率约为每100,000人中有15-50人的新发病例[1]。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公布的数据,2008年新增的84,000例鼻咽癌患者中,大约80%的病人分布在亚洲,只有5%分布在欧洲。放射治疗是早期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式。但是,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即为局部晚期(AmericanJointCommitteeonCancer,AJCC分期Ⅲ-Ⅳ期),往往需要放疗和化疗的联合治疗。通常有多种方式将两者结合起来,如放疗之前联合新辅助化疗,放疗期间同步化疗,及放疗之后联合辅助化疗等。本文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以鼻咽癌的流行区,即涵盖了中国大陆,香港及新加坡等地区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一步验证同步放化疗比较单纯放疗在生存期上的优势为临床应用的推广提供询证医学的证据。2.研究设计方案3.研究对象公开发表的在鼻咽癌流行区同步放化疗(或联合辅助化疗)对比单纯放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生存影响比较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RCT)。本文纳入了从1998年01月至2013年06月发表的文章,共12个RCT,15篇文章。3.1文献纳入标准(1).以单纯放疗为对照组,研究同步放化疗或联合一定形式的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NPC的Ⅲ期随机临床试验RCT);(2).临床研究中的病人必须都经鼻咽部组织学活检确诊为鼻咽癌(WHO分型Ⅱ~III型);(3).所有的病人都必须采用计算机体层扫描(CT)或是磁共振技术(MRI)作为主要的评价方法;并接受原发病灶至少是64.0Gy的足够剂量的常规分割照射;(4).遵循1997年AJCC或1992年福州的鼻咽癌分期方法;(5).随访时间≥2年。3.2文献排除标准(1).研究所入组病人的主要来源是非鼻咽癌流行区的;(2).非随机的或随机方法不明的临床研究;(3).多重发表的临床研究;(4).临床研究的随访率>95%4.干预措施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中鼻咽癌的同步放化疗(或联合辅助化疗)和单纯放疗。5.主要指标篇文献资料应提取以下的重要信息:(1)文献的基本标识,如作者的姓名、发表的年限等;(2)病人的特征,如年龄、性别、病理分型、临床分期、研究的时间长度等;(3)研究设计特征,如每组样本的大小、入组的标准、随机化的方法等;(4)治疗的相关信息,如具体的治疗模式、放疗的剂量、化疗的方案、研究的持续时间、疗效的评估、研究的终点指标;各生存期的存活病人及死亡病人的人数;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