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内镜下鼓室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3月.第7卷,第3期耳内镜下鼓室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刘灵文:R764.21文献标识码:B;l729—5386(2006)03—0099?02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otitismedia,SOM)发病率高?鼓室置管已成为日前国内外治疗SOM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为了探讨耳内镜下鼓室置管的疗效,现将我科2000~2003年在耳内镜下经鼓室置管治疗,有完整随访资料的67例(1l7耳)SOM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67例(117耳)患者中,男36例(67耳),女31例(5O耳);年龄3462岁,病程2个月~5年;全部病例均表现为听力下降,其中伴鼻窦炎21例,慢性扁桃体炎或/和腺样体肥大37例.检查:鼓膜呈蜡黄色,淡蓝色,橙红色或浑浊失去光泽,内陷,光锥明显缩短或有液平面和气泡,鼓膜活动减弱或消失.鼓室导抗图检查均为B型曲线,镫骨肌声反射不能引出.纯音听力测试54例(96耳)示传导性聋,语频听阀为30~40dBHL.全部患者经系统抗生素,激素,1%麻黄素滴鼻及咽鼓管吹张或反复鼓膜穿刺等治疗142个月后无效.1.2治疗方法采用国产杭州FUAO耳内镜,管径为3ram.通气管为武汉华威生物材料工程开发公司生产的生物陶瓷中耳通气引流管,呈哑铃状,分大,中,小三号.儿童采用全身麻醉,成人采用局部麻醉(在门诊)后,消毒外耳道,在耳内镜指引下于鼓膜前下方切开约1.O~1.5ram弧形切口,见鼓室积液呈淡黄色稀薄液体3l耳,黄色粘稠液体48耳,胶冻性液体33耳,暗红色液体5耳.术中尽量吸尽鼓室内积液,再置入哑铃状通气管,一端在鼓室内,另一端在鼓室表面.术中.鼓室内注入a-糜蛋白酶及地塞米松0.5ml.并发有鼻窦炎者,给予抗生素,吉诺通等口服.必要时给予药物负压置换治疗.合并慢眭扁桃体炎崩和腺样体肥大的37例已于置管前行腺样体刮除术和/或扁桃体摘除术.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5d预防感染,抗组织胺药及激素治疗.鼻腔滴用1%麻黄素.1.3疗效评定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拔管或脱管1个月内鼓膜形态恢复正常,鼓室导抗图A型,语频听力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改善,拔管或脱管1个月内鼓膜稍混浊,活动尚好,鼓室导抗图A型,语频听力提高l0~15dBHL;作者单位,襄樊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441021)作者简介:刘灵文,男,39岁,副主任医师.?经验交流?无效:自行脱管后鼓膜愈合,但临床症状无好转1个月后各项检查仍无改善2结果本组67例(117耳)随访1~2年,治愈36例(69耳),好转l6例(3O耳),无效15例(18耳).置管保留时间6~12个月,半年内脱管45耳,取管72耳.无效的l5例(18耳)均为术后143个月脱管者,其中6例(10耳)术后中耳流脓.经抗炎治疗5~7d后感染控制,但听力改善不明显;1耳因反复感染,鼓膜穿孔不愈.其余的未发生并发症.5例(7耳)拨管后6个月~2年,中耳积液复发再次置管,并同时行扁桃体摘除和/或腺样体刮除术而治愈.3讨论1954年Amstrong首次应用鼓膜切开加置管术治疗中耳炎.虽然此种手术可引起鼓膜硬化(钙斑,局部增厚,萎缩等),化脓性中耳炎,鼓膜永久性穿孔,甚至胆脂瘤等并发症,但它仍是目前国内外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最常用的方法.对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病程8周以上),分泌物粘稠,胶耳或反复鼓膜穿刺等治疗无效者,应不失时机地选择鼓室术,以免发生粘连性中耳炎,鼓室硬化或胆固醇肉芽肿等严重的并发症而影响患者的听力.过去鼓膜置管术大多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虽然视野清晰,在鼓膜上定位准确,损伤小,且能吸尽积液甚至胶状物,但存在着有些中小医院尚无显微镜,操作也较繁杂,费用高,不方便患者等不足而不能普及.应用耳内窥镜行中耳腔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不仅拥有手术显微镜下操作所具有的视野清楚,定位准确,损伤小,而且操作方便,手术更易于精确操作,避免了对外耳道,鼓膜及鼓岬的损伤,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恢复快,图象通过显像系统可放大,可保存并能示教,易于掌握及普及,部分患者(成人)在门诊即可行此手术,大大减少患者的经费,术后效果佳,适用于各级医院,特别是教学医院.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是必要的…鼓膜穿刺抽液,切开排液或置管术等局部治疗虽然重要,但需同时重视金身治疗和病因治疗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鼓膜切开置管后不意味着治疗结束,积极耐心的病因治疗是预防复发的关键.慢性化脓性鼻窦炎,腺样体炎,咽鼓管非机械性阻1OO塞等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