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心主神明”为“脑主神明”——中医脑科学理性发展的前提条件14(总第494页)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ChineseJournalofBasicMedicine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2002年第8卷第7期2002.V01.8.No.7【学术争鸣】变革"心主神明"为"脑主神明"——中医脑科学理性发展的前提条件陈士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北京100700)关键词:心主神明;脑主神明;中医脑科学:R223.1文献标识码:D:1006.3250(2002)07.0014.03ChangingfromtheHeartDominateMindTheorytoBrainDominateMindTheo-—__APreconditionoftheDevelopmentofth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CM)BrainScienceCHENShi.kui(ChinaAssociationofChinese-WesternMedicineIntegration,Bei激ng100700,China)1中,西医学对心与脑的认识发展概述中医学奠基之作《黄帝内经》的脏腑学说及藏象学说,均认为"五藏六腑之大主","君主之官"心脏的功能既"主血脉"(如《素问?痿论》日"心主身之血脉"等),又"主神明"(如《素问?灵兰秘典论》日"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等),从而形成中医学的"心主神明"说.同时,《黄帝内经》对脑及脑主神明也有许多论述.但是,受先秦哲学思想如"心之官则思"(《孟子?告子上》),"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苟子?解蔽》)等影响,以及五行学说(《尚书?洪范》)的局限,火,木,土,金,水对应心,肝,脾,肺,肾,五脏,先入为主,各居其位,便把已认识到的脑框置于五脏之外,被列为"奇恒之府"之一.从而没有把脑视为人身重要器官,并忽略和贻误了中医学对脑髓的深入研究.与《黄帝内经》同时代的(公元前400年前后)西方医学奠基之作《希波克拉底文集》,同样在其《论心脏》中也认为心脏是智慧之所在地.同时,又主张思维,感觉器官是脑.在古希腊的早期哲学及医学对人的思考或思维器官到底是心脏还是脑,争论很大.如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9~347年)认为,精神处于头颅中,脑髓是思想,感觉的中心;而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年)却认为,心脏是身体的核心器官,是精神,感觉活动之根源和居所.直到公元130~200年的盖伦(Galen)还认为,心脏和动脉输送动物灵气,大脑和神经输送理性灵气,肝脏和静脉输送植物灵气.即盖伦仍认为心脏是输送灵气的器官之一.他的理论思想统治了西方医学1500多年,直到欧洲文艺复兴初期.但是,西方医学运用构造自然观和解剖实验研究方法,即运用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的观点来把握自然,生命现象的联系,终于认识到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的重要器官,其标志为1628年英国医生哈维(Harvey,1578~1654年)名着《心与血液运动》问世,建立了人体血液循环生理学理论;脑是精神,思维,意识,心理等高级神经活动的器官.如达?芬奇(L.davinci,1452~1519年)通过蛙做试验等,已正确地把各种智能如知觉力,记忆力,理智,随意运动等,与脑的不同部位发生联系,注意到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性.由此可见,西方医学对思维器官的认识,以及把心与脑功能的明晰化,也经历了从心到脑的探索,走过了漫长的道路.发人深省的是,中医学自《黄帝内经》至今日中医理论等,却2000多年一成不变地仍持"心主神明"的错误理论.特别是《黄帝内经》及历代中医学家的着作,均有对脑的认识及"脑主神明"的论述.如《灵枢?经脉》日:"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灵枢?海论》日:"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其盖,下在风府."《素问?奇病论》日:"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素问?脉要精微论》日:"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灵枢?海伦》曰:"髓海有余,则轻劲多2002年第8卷第7期2002.Vo1.8.No.7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ChineseJournalofBasicMedicine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15(总第495页)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痰眩冒,目元所视.懈怠安卧"等等.说明《黄帝内经》已认识到脑的生成发育,脑位于头颅中,脑是精神之处所,以及脑与感觉,知觉乃至生命健康密切相关.唐?孙思邈《千金方?灸例》明确地讲:"头者,身之元首,人神所注.气口精明,三百六十五络,皆上归于头."宋朝陈无择《三因方?头痛证治》云:"头者,诸阳之会,上丹产于泥丸宫,百神所聚."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辛荑条》更明确提出"脑为元神之府."金正希《尚志堂文集?见闻录》载"人之记性皆在脑中.小儿善忘者,脑未满也,老人健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