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EC框架的创新思维训练与实践路径研究

基于TEC框架的创新思维训练与实践路径研究摘要创新思维训练测试效果显著,但缺乏长期效果,究其原因是创新思维训练与实践脱节。这要求对思维训练与实践的全过程透明化管理。TEC框架是包含创新思维全过程即思维目标选定、思维发散再到思维收敛的工具。TEC与5分钟思维法结合可构成创新思维的训练路径;思维工具的选用与使用的TEC过程则建构成创新思维的实践路径。关键词TEC框架创新思维5分钟思维法训练路径实践路径:G40-012:A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7.036AbstractTheinnovativethinkingtrainingtesthasasignificanteffect,butlackslong-termeffects.Thereasonisthattheinnovativethinkingtrainingisoutoftouchwithpractice.Thisrequirestransparentmanagementofthewholeprocessofthinkingtrainingandpractice.TheTECframeworkisatoolthatincludestheentireprocessofinnovativethinking,thatis,theselectionofthinkinggoals,thedivergenceofthinking,andthentheconvergenceofthinking.ThecombinationofTECandthe5-minutethinkingmethodcanconstituteatrainingpathforinnovativethinking;theTECprocessfortheselectionanduseofthinkingtoolsbuildsapracticalpathforinnovativethinking.KeywordsTECframework;innovativethinking;5-minutethinkingmethod;trainingpath;practicepath創新是国家竞争、社会进步的源动力,创新的内核是创新思维。思维科学研究者一直在探索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及各种尝试。研究发现,很多创新思维训练虽有显著的一时之效,却缺乏长期效应,[1]这寓示着创新思维的训练难以转化到实践活动中。因为如果能在实践中应用训练而来的技能,训练的成效自然就应能持久。本文尝试探索其中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1研究现状及问题创新思维可以通过适当形式进行训练而得以提升。[2]创新思维是一种认知技能,作为技能就需要训练与培养。未经训练的思维,很容易漫无目的地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产生许多无意义、无效率的内容。这是因为思维极易沿着引发好奇或触发情感的细节展开,从而偏离对问题本身进行真正探究的路线。自上世纪中叶以来,关于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的研究层出不穷,从简单的发散思维训练到七八十年代更为复杂的技能培养。最为有名的包括:[3]国外学者中,德·博诺的“柯尔特”思维训练、弗斯坦的“工具性增值”思维训练、弗耶和艾德姆斯德的“决策训练”等;国内研究中,高慎英总结我国创造教育的实践研究分为三类,分别是实验型、思维训练型及渗透式教学型等。大体上来说,创新思维的培训有专门的思维训练与专业课程的渗透两类。本文重点研究的是专门的创新思维培养训练,而这其中,最为主导的训练方式是创新技法即工具的训练。这是因为思维科学家认为,创新思维障碍的原因是存在“认知缺陷”,并且通过“工具性增值”训练能“矫正认知缺陷”,从而提升创新思维能力;[4]创新思维之父德·博诺也认为,创新思维就是在恰当的时机嵌入适合的工具;[5]创新实践者也提出解决任何一个问题就是一次决策,任何决策都应该应用模型(工具),而不是依凭经验、知识与情绪的定势思维;创新思维培养的教材也主要以创新技法(工具)的训练为主体内容。[6]因而,本文将重点从工具的视角进行研究。创新思维测试最为普及的是吉尔福特和托兰斯的发散思维测验,通过被试思维的发散来认识他们的创新能力,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一些缺陷的。人们对创新思维的看法,最易产生的一种误解是凡创新思维都是发散的;工具的本质作用也是实现思维的发散;发散思维确实表现出很大的创造性。但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的价值性还必须依靠收敛;针对发散出的诸多方案或决策必须经过收敛才能确定最适合的结果。思维的发散和收敛是创新思维的双翼,缺一不可。所以,尽管训练测试效果显著,但训练中缺乏收敛过程,测试也缺乏对收敛能力的有效评价,这并不能真正算是思维训练的成效。不完整的思维过程将使思维主体不能反思自己的思维轨迹;思过无痕,显然也不可能真正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技能。学者董奇认为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创造思维,如果基于创新思维能...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举报”。

常见问题具体如下:

1、问:已经付过费的文档可以多次下载吗?

      答:可以。登陆您已经付过费的账号,付过费的文档可以免费进行多次下载。

2、问:已经付过费的文档不知下载到什么地方去了?

     答:电脑端-浏览器下载列表里可以找到;手机端-文件管理或下载里可以找到。

            如以上两种方式都没有找到,请提供您的交易单号或截图及接收文档的邮箱等有效信息,发送到客服邮箱,客服经核实后,会将您已经付过费的文档即时发到您邮箱。

注:微信交易号是以“420000”开头的28位数字;

       支付宝交易号是以“2024XXXX”交易日期开头的28位数字。

客服邮箱:

biganzikefu@outlook.com

所有的文档都被视为“模板”,用于写作参考,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笔杆子文库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依据;

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联系客服邮箱:

biganzikefu@outlook.com

常见问题具体如下:

1、问:已经付过费的文档可以多次下载吗?

      答:可以。登陆您已经付过费的账号,付过费的文档可以免费进行多次下载。

2、问:已经付过费的文档不知下载到什么地方去了?

     答:电脑端-浏览器下载列表里可以找到;手机端-文件管理或下载里可以找到。

            如以上两种方式都没有找到,请提供您的交易单号或截图及接收文档的邮箱等有效信息,发送到客服邮箱,客服经核实后,会将您已经付过费的文档即时发到您邮箱。

注:微信交易号是以“420000”开头的28位数字;

       支付宝交易号是以“2024XXXX”交易日期开头的28位数字。

文秘专家
机构认证
内容提供者

1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