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型WHOII级星形细胞瘤20例MR诊断[摘耍]冃的:探讨弥漫型II级星形细胞瘤的MR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II级星形细胞瘤的资料,并结合文献对其影像学特点进行复习。20例患者全部行MR平扌「I及增强扔描检查。结果:II级星形细胞瘤具有相对特异的MR特点,20例病例均表现为相等、长T1、长T2信号,肿瘤没有明确的肿块形成,可累及1个或多个脑叶,增强扫描不强化或轻度至中度强化。结论:MR能够明确肿瘤的范围及程度,具有较好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关键词]弥漫型;II级星形细胞瘤;磁共振[中图分类号]R445.2E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5(a)-086-02弥漫型II级星形细胞瘤占颅内肿瘤的5%〜6%,好发于额、顶、颍叶以及脑干等部位。由于影像表现复杂多变,且临床症状亦多样化,因此术而准确诊断有一定的困难,较易误诊。木文对2008年8刀〜2009年12刀我科收集的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I级星形细胞瘤MR特点进行I川顾性分析,日的在于减少谋诊率,提高对木病的认识,为临床手术提供更准确的彩像诊断。1—•般资料本组20例病例,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26〜54岁,平均39岁;头痛5例,抽搐10例,4例患者仅表现为头昏,1例表现为突发昏迷。所有患者均行MR平扫及增强检杏。MR机为GEsignaExcitcl.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采用轴面SE序列T1WI及FSE序列T2WI,TR分别为600ms和2400ms,TE分别为16ms和85ms。层厚5mm,层间距1mm,矩阵为256X192;增强后常规作矢状位、冠状位及轴位扫描,对比剂Gd-DTPA用量为0.1mm/kgo2结果2.1病变位置病变部位多样化,可发生一侧脑叶或同时累及多个脑叶,也可发牛脑T、脑室筹。其中,额叶受累5例,1例累及U并脈体膝部;颗叶受累5例;顶叶受累3例;枕叶、册紙体压部及四叠体受累1例;顶枕叶受累2例;脑室受累1例;小脑半球及脑十受累3例。2.2病变牛长方式及MR信号特点病变大多数为弥漫性牛长,没有切确肿块形成,T1W1像表现为不均匀或均匀的低、等信号。T2WI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的高信号。1例顶枕叶病灶弥漫性生长,长T1、氏T2信号。病灶周围水肿较轻,但存在占位效应,表现为局部脑回肿胀,脑沟变浅。增强扫描呈结节状、环状强化。1例右侧额叶病灶均呈囊性改变,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右侧额叶病灶壁结节及囊壁均可见强化。3讨论1993年WHO公布了新的脑肿瘤组织学分类。将星形细胞痫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后者乂分为弥漫性的星形细胞瘤(WHOII级)、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III级)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WHOIV级)。一其中,II级星形细胞瘤影像学特征多种多样,强化方式比较复杂,可不强化,也可结节状、环状强化,介于I级和III、IV级Z间。II级星形细胞瘤占整个脑瘤的5%〜6%,约占整个胶质瘤的20%,—般多见于青年人,也可见于35〜40岁的中年人,65岁以上患者很少见,男性多于女性。根据本组资料,II级星形细胞瘤的患者群与文献报道的星形细胞席基本相符。3.1病理学特征I【级星形细胞瘤以细胞高度分化、缓慢生长、弥漫浸润脑结构为特征。巨检见肿瘤浸润区变形和增厚,边界不清,棕黄色,质均匀,很少有囊变;血-脑屏障较完好,无核分裂增多,无出血和坏死;多数为原浆细胞型和肥胖型。II级星形细胞瘤冇恶变成间变形胶质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的倾向。3.2影像学特点肿瘤一般含细胞成分少,含水量高,所以II级星形细胞瘤在T2WI上都是高信号,周围通常无脑水肿,这也是MR成像鉴别良恶性肿瘤的重要依据。同时也要认识到,星形细胞瘤的瘤周水肿与解剖部位也密切相关,位于人脑半球分水岭区皮质下的星形细胞痫瘤周水肿最明显,而位于其他部位的肿瘤常无明显水肿或轻度水肿。MR上容易误认为病灶边界清,但肿瘤组织往往超过MR成像界常信号所示的范围。增强扫描强化方式多种多样,一般认为病灶是否强化并不是星形细胞瘤分级的可靠指征。病灶常位于口质,可侵及灰质,占位效应轻微,病变弥漫性牛长,水肿很少或较轻。有时易侵犯U并月氐体。以往认为耕月氐体受累是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特征性表现,形成“蝶翼”状的征象,而笔者认为,弥漫浸润性生长的II〜IV级的星形细胞瘤均可以累及脐(J氐体,并造成脐牴体的肿胀和信号界常,这与其生长方式的理论基础相符。至于II级星形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