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症36例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症36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症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干眼症诊断标准的36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人工泪液替代治疗,治疗组在使用人工泪液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的辨证治疗。结果:对照组18例,显效4例,有效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55.56%;治疗组18例,显效8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8.89%o结论:中药联合人工泪液滴眼治疗干眼症疗效明显优丁单纯人工泪液替代疗法。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干眼症;人工泪液替代疗法中图分类号:R246.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2-0074-02干眼症即干燥性结膜角膜炎,是常见的眼表疾病,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和量或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不稳定,并伴有眼部不适的一大类眼表疾病的总称[1]。临床表现为干涩、烧灼、异物感、痒感、视物模糊、眼红及视力疲劳等。任何年龄组都可发生,美国的调查显示,在65〜84岁的人群屮,有14.6%患干眼症。随着社会的发展,干眼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虽然目前无特效疗法,但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干眼症36例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2006年8月一2008年8月我院共收治干眼症患者36例,其中男15例,女21例,年龄42〜71岁,平均58.3岁,病程7天〜2年。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36眼),治疗组18例(36眼)o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o.05)o1.2诊断标准[2,3](1)眼干涩、杲物感、畏光、眼疲劳、烧灼感、视物模糊。(2)泪膜稳定性改变;(3)角膜荧光素染色,裂隙灯显微镜下见角膜上皮有弥漫性着染,通常伴有丝状物和融合成点状角膜上皮着色,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4)实验室检查。2项阳性:泪膜破裂时间WIOs,泪液分泌实验W10ram/5min,或1项强阳性:泪膜破裂时间W5s。1.3治疗方法1.3.1对照组(1)采用清洁眼睑,去除睑板腺分泌物的有害成分:补充不含保存剂的人工泪液(0.1%透明质酸钠滴眼液)替代治疗,每天4次;抗山素眼液滴眼,每H4次。(2)局部行热敷、按摩、清洗治疗。…般以1个月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1.3.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屮医的辨证治疗,临床可分以下几型辨治:(1)肺阴不足证:症见眼干涩明显,甚则畏光、自汗、咽燥、口干或干咳无痰,舌质红无津,脉细无力。治以益肺养阴为主。方药:玄参12g,生地12g,麦冬12g,玉竹12g,天花粉12g,菊花10g,赤芍12g,蝉蜕5g,防风5g,甘草4g。(2)肝肾阴虚证:症见眼干涩畏光、头昏眼花、口咽干燥、腰膝痿软、舌质红少津无苔、脉细。治以滋补肝肾为主。方以杞菊地黄丸加减,方药:枸杞子10g,菊花15g,熟地黄15g,山药15g,山茱萸10g,茯苓15g,牡丹皮10go若兼肺阴不足加沙参、麦冬滋养肺阴。(3)脾虚气弱证:症见除眼干涩等眼部症状,并见四肢乏力,精神倦怠,食少便澹,舌淡边有齿痕,脉细无力。治以归脾汤加减,方药:党参15g,黄罠15g,白术10g,当归10g,大枣10g,酸枣仁10g,龙眼肉10幻麦冬15g,石斛10g,廿草3go2治疗结果2.1疗效标准[4]显效:干眼症状消失,泪膜破裂吋间>10s,角膜荧光素染色阴性,泪液分泌试验>10mm/5min;有效:干眼症状减轻,泪膜破裂时问5〜10s,角膜荧光素染色减少,泪液分泌试验5〜10mm/5min;无效:症状仍存,泪膜破裂时问、角膜荧光素染色、泪液分泌试验均无明显变化。2.2治疗结果疗效比较见表lo对照组18例,显效4例,有效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55.56%;治疗组18例,显效8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8.89%。中药联合人工泪液滴眼治疗干眼症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人丁泪液替代疗法。3讨论干眼症发病因素复杂,治疗尚无特定方案和特效药物[5],目前干眼症的西医治疗已从原来的只限于缓解症状的治疗转变到针对发病机制的环节上来,但这些药物仍然限于眼表局部状态的调整,尚没有对泪腺状态给予改善;中医药治疗重视全身状态的调整,临床的治疗方法也较多,但目前还缺少统一的辨证论治标准,更缺乏科学的疗效评定标准,给临床疗效的评价造成了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其疗效有待进一步证实。干眼症的发病率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