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心理复原力探究摘要:随着对个体心理复原力研究不断深入,文化作为影响个体心理复原力的重要因素日益受到关注,研究者在厘清文化与复原力之间的关系后,尝试以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以人为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文化精神引入到个体心理复原力发展的过程中,为个体心理复原力的研究贡献价值。关键词:文化;心理复原力;模型;启示中图分类号:B84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84(2012)03-0195-041什么是心理复原力?1976年3月7日《华盛顿邮报》就曾以“压力/逆境:小菜一碟『(trouble'sabubbletosomekids)刊发文章,宣扬儿童这种超人能力,自此Resilience成为众多心理学研究者所关注的对象。新英汉词典中Resilience就有了如下含义:一弹性,回能,弹能;二是,(活力、精神的)恢复力、复原力,迅速恢复愉快心情。近30年来,关于心理复原力的研究方兴未艾,其内涵界定因不同研究、不同时期、研究所基于的不同理论背景乃至对象,而呈现较大差异:心理复原力是个体应对危险环境下,并与保护因子之间相互作心理复原力看作是个人的一种能力或品质是个体所具有的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能力(Rutter,1987)o它是一种成长、成熟并能战胜不利环境和障碍的能力;而心理复原力在更广义程度上是一种过程、能力,或个体成功应对不利环境、挑战获得成功的结果(Gordon,1996)。梳理大量文献后,研究者发现目前心理复原力主要存在四种类属的定义:品质性定义、结果性定义、过程性定义和综合性定义。品质性定义将特征。研究发现,心理复原力是个体能够承受高水平的破坏性变化并同时表现出尽可能少的不良行为的能力(Werner,1995);是个体从消极经历中恢复过来,并且灵活地适应外界多变环境的能力(Lazarus,1993\过程性定义将心理复原力看成是一种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是个体在危险环境中良好适应的动态过程;它是一系列能力和特征通过动态交互作用而使个体在遭受重大压力和危险时能迅速恢复和成功应对的过程。结果性定义重点从发展结果上定义心理复原力(Kathleen&Janyce,2004),其特点是面对严重威胁,个体的适应与发展仍然良好(Masten,2001)b综合性定义,涵盖了心理复原力的品质特征、过程特征和结果特征,如心理弹性是个体的一系列能力和品质通过动态交互作用而使个体在遭受重大压力和危险时能迅速恢复和成功应对的过程仃usaie&Dyer,2004)o综上,研究者发现心理复原力所必备的本质特性有二:一是,当事者经历过或正在经历严重的压力或逆境;二是,尽管如此,当事者发展状况(结果)良好。文化复原力用以描述文化因素在应对不利情景时的促进作用(Clauss-Ehlers,2004)o有研究表明,个体的文化价值观以及他们从文化体系中获得的知识将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研究发现自我的积极情感、个体的文化结构和种族观念将促进个体复原力和积极行为的发展(Belgraveetal.,2000\这些研究表明「文化”对于心理复原力的影响日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载体,如社会、社区、学校、家庭、同伴群体在传承、表达文化功能时,也表现出各自文化的特殊性,因而在研究个体心理复原力时有必要考虑其文化属性。目前,国内关于心理复原力的研究,学者们从生理机制、情绪、态度、社会认知、社会支持以及评估方法等方面展开,研究对象涉及儿童、青少年及成人,但较少有从文化视角关注个体心理复原力发展的。2.1文化在心理复原过程中的作用近年来社会文化因素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研究发现,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复原力的影响,例如学校教师、学校氛围、社区、牧师和心理健康辅导的作用(Clauss-Ehlers,2006):学校因素能加重或改善某些危险的心理行为(Resnicketal.,1997);研究还发现,对那些得到学校或学术团体支持的美籍墨西哥学生而言,他们更能产生归属感,并能有效地预测其复原力的发展(Gonzalez&Padilla,1997);并且得到越多社会和家庭支持的个体将越少产生对压力情境的无助感(Colombaetal.,1999\同时,文化和性别干预能有效提高美籍非裔青春期女孩面临诸如暴力、药物、犯罪行为时的心理复原力。有研究表明:社会文化因素既可以成为保护性因子又可以成为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