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足三里穴位注射甲氧氯普胺注射液(胃复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瓜蒂汤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o结论瓜蒂汤加穴位注射甲氧氯普胺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疗效更好。[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脑卒中;顽固性呃逆;瓜蒂汤[中图分类号]R25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3)01(b)-0115-02脑卒中患者发生顽固性呃逆是神经科急症,轻者导致患者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在脑卒中患者中,顽固性呃逆发生率还未见报道,临床上亦没有规范的治疗方法[1]。本院中西医结合脑病科2010年2月〜2012年7月收治脑卒中患者1782例,诊断顽固性呃逆患者60例,发病率为3.4%。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取得良好效果。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1.1.1诊断标准(1)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为脑桢死、脑出血患者,经头颅CT或MRI证实;(2)脑出血或脑梗死后出现呃逆,症状持续48h,不能自行好转。1.1.2排除标准(1)消化道岀血所致呃逆;(2)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所致的呃逆。1.2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2月〜2012年7月本院中西医结合脑病科住院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24例,女6例;年龄49-81岁;脑樓死28例,脑出血2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47〜83岁;脑梗死27例,脑出血3例。两组年龄、性别、卒中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卩>0.05),具有可比性。1.3方法1.3.1治疗组首先给予药物穴位注射:甲氧氯普胺(胃复安)10mg注射器抽吸,患者仰卧位,取双侧足三里,常规消毒后,垂直刺入约1・5寸,深度得气回抽无血后缓慢推入药物,每穴5mg,注射完毕用干棉球按压lmin。根据病情每天1〜3次,直至呃逆停止。待呃逆停止后给予中药瓜蒂汤,组丿丁:柿蒂9g,丁香3g,南沙参12g,肉桂6g,桔楼皮12g,沉香15g,甘草6g,共3齐I],水煎服,每日1齐I」,分两次服用,3d为1个疗程。1.3.2对照组甲氧氯普胺(胃复安)10吨足三里穴位注射,根据病情每天1〜3次。两组均治疗3d后观察结果。1.4疗效评定标准治愈:3d内呃逆完全消失;有效:3d内呃逆减轻;无效:3d内呃逆症状无好转。1.5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行%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见表1。3讨论呃逆是膈肌、肋间肌的不自主同步剧烈收缩,膈神经、迷走神经受刺激所致。健康人出现短暂的呃逆常可自行消失,而脑卒中后患者出现的呃逆经常表现为呃逆不断,持续48h以上不能缓解,此为病理性的呃逆,称为顽固性呃逆,可引起失眠、脱水、电解质紊乱及持久的精神紧张及烦躁,加重脑血管病,极个别还可致死[2]。脑卒中呃逆患者常于脑干见到病灶,近年研究认为,呃逆中枢位于脑干,包括孤束核的背侧吸气核I才I、疑核的腹侧核团、脑桥的呼吸调节中枢(终止吸气)、假定的长吸呼吸中枢(可终止呼吸调节中枢的活动)、下行的皮质脑干束[3]。患者也常合并消化道出血,呃逆加重了冒肠道的应激反应,在应激状态下,胃黏膜上皮H受体被激活,使得胃酸与胃蛋白酶分泌,损伤胃黏膜,屏障被破坏,氢离子反向弥散,使胃黏膜糜烂溃疡出血。呃逆属于中医“啰”、“啰逆”的范畴,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中医学认为,肝肾阴虚,燥热内盛,气郁痰阻,肝阳偏亢引动内风,上乘肺胃,导致胃气挟痰上逆而发呃逆[4-5]o《景岳全书?呃逆》篇云:“实呃不难治,而唯元气败竭乃最危之候。”卒中伴发呃逆多见于年龄大,病情严重,元气虚弱之人[6]。治疗宜平肝行气,补中降逆止呃。瓜蒂汤,以丁香柿蒂汤为主方,具有温中益气、降逆止呃之功效,枯楼皮、沉香配合丁香、柿蒂宽中化痰降气、温中止呃,南沙参养胃阴,肉桂温通经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