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检测世界地理(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章末检测卷第56页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8湖北八校联考)某群岛面积12200平方千米,由200左右个岛屿组成,岛上建有1座城镇。岛上植物低矮、浓密,为无天然树木生长的草原,原有的陆地哺乳动物已不复可见。据此完成第1~3题。1.群岛上草原无树的最主要原因是()A.阴凉多风的气候B.过早与大陆分离C.过于单一的地形D.火山的不断喷发2.群岛禽鸟类丰富受益于()A.靠近大陆的位置B.流经沿岸的洋流C.缺少大型食肉动物D.人类活动影响弱3.一艘海岸货船往返于两主要岛屿,主要是()A.运送淡水和观光客B.接送岛民上下班C.运送补给和收集羊毛D.用于海洋环境科考答案1.A2.B3.C解析第1题,该群岛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阴凉多风的气候是无树的最主要原因,A项正确。第2题,禽鸟丰富的原因是食物丰富,食物丰富得益于沿岸洋流带来丰富的饵料和鱼类,B项正确。第3题,由材料可知船是货船,以货运为主,往返于两岛屿之间主要是运送补给和收集羊毛,C项正确。下图为阿姆河流域水系图,甲和乙是河流上、中和下游的分界点。据此完成第4~6题。4.阿姆河()A.整个流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B.从甲到乙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变小C.以冰雪融水、降水补给为主D.从甲到乙河流含沙量增大5.阿姆河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酸雨B.次生盐渍化C.土地荒漠化D.水土流失6.图中季节性河流,流入阿姆河干流水量最多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案4.C5.D6.A解析第4题,阿姆河流域位于中亚地区,发源于高山上,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从甲到乙河段有季节性支流汇入,枯水期季节性河流无水汇入,汛期季节性河流水汇入,故流量季节变化变大;阿姆河为内流河,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为主;从甲到乙河段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沉积,使得从甲到乙含沙量减少。第5题,阿姆河上游地区处于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坡度大,河流流量大、流速快,流水侵蚀强烈,水土流失较严重。第6题,图中季节性河流源头海拔低于3000米,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水补给增多,形成汛期,其他季节流量小,甚至出现断流,故该季节性河流春季流入阿姆河干流水量最多。下面图1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1000毫米,乙地约为200毫米;图2示意①②③④四地气温年变化曲线。据此完成第7~9题。图1图27.导致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因素B.洋流性质C.大气环流D.海陆位置8.图2中与甲地气温年内变化相符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9.乙地的自然带是()A.荒漠带B.常绿阔叶林带C.落叶阔叶林带D.常绿硬叶林带答案7.A8.B9.A解析第7题,主要考查影响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因素。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乙两地所处纬度相同,两地之间的水平距离约为140千米,但两地的降水量差别很大,可能是因为两地之间存在高大山地,阻挡海洋水汽向内陆运动。洋流性质、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一般表现为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但不会在小范围内造成降水量差异如此显著的现象。第8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南半球6—8月为冬季,气温较低,排除①④曲线;甲地位于南半球30°~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该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排除③曲线。故②曲线最吻合。第9题,乙地同甲地所处纬度相同,但由于乙地地处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不利于植物生长,植被覆盖率低,形成典型的荒漠景观。下面图1、图2分别示意1700—2000年中国、美国、巴西和印度四国人口和耕地的变化状况。据此完成第10~12题。图1图210.1700—2000年,人均耕地面积明显呈先增后减变化态势的国家是()A.中国B.美国C.巴西D.印度11.印度和巴西两国发展农业技术的目标分别是提高()A.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B.劳动生产率、土地承载力C.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D.土地生产率、环境承载力12.1925—2000年,美国土地开发力度趋于平缓,稳中有降。其主要原因是()A.城市化发展B.人口增速减缓C.后备资源不足D.生态保护答案10.B11.C12.D解析第10题,根据图中人口和耕地面积的曲线判断,美国的人口一直在增加,在1900年后耕地增加面积出现波动,增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