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PⅡ与JIT方法的结合与比较目前,许多企业在MRPII项目的选型和实施过程中,常被MRPII和JIT(JustInTime)的关系所困惑。MRPII过时了吗?MRPII和JIT二者可以结合起来吗?正确认识MRPII和JIT的关系,有助于在MRPII项目的实施中溶合JIT的哲理与方法。MRPⅡ与JIT的结合,从根本上说是美、日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的结合。研究混合模式对于我国企业兼收美、日管理模式的长处很有意义,这也是世界制造业管理发展的趋势之一。一、关于MRPⅡ和JIT结合的争论在70年代美国感到来自日本企业的威胁的初期,人们曾对公平贸易、倾销、保护主义和政府扶持等问题有过争论,认为日本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得益于上述种种原因。但很快,人们认识到了一个基本事实,即在世界各国"MadeinJapan"从听起来生熟,甚至被认为是廉价劣质产品的标志,到家喻户晓,且成为优良品质的同义语,其根本竞争力来自于日本企业高质量和高效率的生产能力,当时美国和欧洲企业无法达到Toyota、Nissan、Minolta和Kwasaki这些日本企业同样的质量和生产率。当人们转向向日本学习,寻求其成功的制造法宝时,立即认识到JIT制造技术和管理方式是日本企业创造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向日本学习就不能回避对JIT的学习。而学习JIT使许多西方企业中的制造经理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把JIT与其目前的MRPⅡ制造方式结合起来。由此,引发了80年代美国从理论界到企业界的一场争论:MRPⅡ与JIT可以结合吗?还是采用JIT方式就必须放弃MRPⅡ?如果二者可以结合的话,又该采用怎样的方式?这场争论,随着JIT实践在美国的发展持续升温,后来,到了80年代后期,调查结果表明,人们普遍认为MRPⅡ与JIT是可以结合的,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都是为了同样的结果,只是采用了不同的方法。JIT方式早期是基于手工系统,集中于生产过程本身着重于工作流程的简单化和控制;MRPⅡ方式则是从产生起就基于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技术的发展,集中于计划和流程,着重手工无法实现的详细的计划安排和控制。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美国企业把MRPⅡ与JIT完全溶合起来,创造了被称之为美式JIT的方式,到1992年,应用JIT的企业已达到美国全部企业的55%左右。与美国发生的争论类似,事实上,当MRPⅡ成为美国占主流的管理方式后,也被引入日本的许多企业中,在日本也展开过JIT的"看板方式"是否能与MRPⅡ结合的争论。结果是同样的,日本许多企业都已把MRPⅡ系统作为管理不可缺少的手段,改进了原来基于手工的JIT系统。回顾国外在MRPⅡ与JIT结合过程中的争论和实践,对我国制造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国外在面临MRPⅡ与JIT矛盾的时候,成功的经验就在于都走了继承与创新结合的道路,成功地在继承的基础上吸收了外来管理方式中优秀的一面,而创新性地改革了原有的管理模式。美国没有放弃MRPⅡ,日本也没有拒绝MRPⅡ。国内近两年来对MRPⅡ的批评越来越多,有人认为MRPⅡ过时了,有人甚至认为MRPⅡ已进入坟墓。这些观点,客观上受到了国外对MRPⅡ评论的一些影响,但必须看到国外对MRPⅡ批评最多的恰是它的发源地美国,美国对MRPⅡ的批评都来自于吸收JIT、TQC、WCM、LP等最新制造方式过程中对原有模式的反思,批判是为了发展和创新,并批判地继承,美国并没有因为理论上对MRPⅡ的批判而放弃掉它,相反,据美国扬基集团估计,美国32万离散/混合型和1.8万流程制造企业,近约25%的企业采用了MRPⅡ系统,而进入90年代后,普及面仍呈扩大势头,据美国MRPⅡ领域最权威的奥列弗·怀特(OliverWight)公司预测,到本世纪末,全世界将有三分之二的制造业使用MRPⅡ,而反观我国全面引进的MRPⅡ系统的企业至今不到200家,我们甚至还没有完全了解MRPⅡ,很多的企业甚至对MRPⅡ这个名称还不熟悉,就把它否定掉了。这种认识主要和理论上的误导有关,问题在于,我们面对MRPⅡ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该更多地去研究它与其它先进管理方式的结合,去研究它与我国企业应用环境的结合,而致力于在继承当今制造业成熟的管理方式的同时,在继承我国企业自己成功的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我国制造业管理的新模式。二、对JIT的几点评论1、对JIT的批评集中在它仅适用于大量重复制造生产类型。JIT方式确实更适用于大量重复制造环境,这是由于JIT的有关技术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