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急救、护理、治疗及预防张春平关键词:产后出血;急救;护理;治疗;预防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424748.2009.20.050文章编号:167424748(2009)7B21842201产后出血为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1]。产后出血仍然是目前产科主要的并发症及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成功控制产后出血、降低发病率及病死率的关键在于及早预防及制订适时、正确的治疗方案。现将产后出血的急救、护理、治疗及预防措施介绍如下。1危险因素及病因最常见的早期产后出血原因为宫缩乏力,阴道、宫颈裂伤及胎盘滞留,其次为生殖道血肿、子宫破裂、胎盘植入及凝血功能障碍。引起宫缩乏力的危险因素有产程延长、胎盘及胎膜残留、羊膜炎、先兆子痫及子痫、多胎妊娠、巨大胎儿、羊水过多、吸入性麻醉等。2急救急救原则为针对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及防止感染。应迅速有效地给产妇补充血容量,保持静脉通道通畅,必要时建立双静脉通道,用留置套管针穿刺,维持循环,保证液体、血液及晶体平衡液、药物的供给使用,必要时行静脉切开,迅速纠正循环血量不足。病人取平卧位,必要时取头低足高位,有利于静脉血回流,并把头偏向一侧,注意保暖,积极预防并发症,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意识、尿量、皮肤颜色等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有异常立即告知医生,视病情正确掌握输液速度,快速输液的同时,注意产妇的自觉症状,以免输液过多、过快而发生肺水肿。保持呼吸道通畅,因失血过多,流经肺的血量减少,应及时给予吸氧,吸氧可加大肺泡血液的氧化作用,使机体缺氧得以改善。采用双鼻导管,流量1L/min~6L/min,密切观察吸氧的效果,如面色、唇周、指甲是否转红润,呼吸是否恢复顺畅。行心电监护,协助医生边抢救边查找原因,及时有效地给予止血,抽血查各种检查,交叉配血,必要时输血,并做好术前准备。我院产房内张贴了各种抢救流程图,放置了抢救车,工作人员均经过严格培训,并且熟知抢救流程,因此每次抢救都能做到有条不紊,得心应手。3护理3.1一般护理产后少量且持续不断性出血容易被忽视,因此需要严密观察病情。胎儿娩出后立即在产妇臀部下垫上有刻度的计血器收集阴道出血,准确计算出血量,包括纱布、产单、治疗巾、一次性垫巾。采用计量、测量、面积、称重等各种方法计算阴道出血量;同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如发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手足湿冷等及时通知医生。产后出血控制、病情稳定后鼓励产妇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铁质的食物,宜少量多餐,及时补充营养,促进身体康复;早期指导协助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可刺激子宫收缩,以利恶露排出,建议产后定期复查,防止远期并发症。3.2心理护理产后大出血对产妇是一个强烈的刺激,再加上抢救措施繁多而紧急,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使产妇产生紧张、烦躁不安情绪。首先应对产妇要实行保护性医疗措施,以稳定其情绪,耐心听取产妇的叙述,给予心理护理[3]。对于意识清醒的产妇,告诉她宝宝很可爱,从而缓解其紧张而焦虑的心理,使其积极配合各种抢救工作,同时还要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要求他们协助医护人员做好病人的心理支持。3.3预防感染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消毒;保持会阴清洁,每日行会阴擦洗2次,外阴肿胀时每日给予硫酸镁湿敷1次或2次,遵医嘱应用抗生素。4预防及治疗4.1预防对于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病人,应在分娩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为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及胎膜残留、多胎妊娠、引产、会阴切开术及多次分娩者,可在阴道分娩后尽早钳夹脐带,胎儿娩出后经静脉输注催产素,轻轻牵拉脐带帮助胎盘娩出。若20min后胎盘仍未剥离,Gazvani等[1]提出,以生理盐水20mL,稀释催产素10U~20U,经胎盘脐静脉注入,结果发现胎盘在45min内自然娩出,明显降低了出血量。在剖宫产术中,静脉输注催产素,按摩子宫并牵拉脐带娩出胎盘,以代替手法剥离娩出胎盘,可减少1/3的失血量。4.2治疗及处理由于90%的产后出血是因宫缩乏力所致,故一旦发现第3产程后大量出血时,需立即按摩子宫并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同时于1000mL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氏液中加入20U~40U催产素,以250mL/h~500mL/h速度持续静脉输注。若无任何心血管症状,输注速度可达2L/h。然而,未经稀释的催产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