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卷第1期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35No.12008年2月JOURNALOFCHENGDUUNIVERSITYOFTECHNOLOGY(ScienceTechnologyEditionFeb.2008[]167129727(20080120103205西藏措勤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演化[收稿日期]2007203205[基金项目]“”四川省重点学科构造地质学建设基金资助项目(SZD0408[作者简介]陶晓风(1958-,男,硕士,教授,研究方向:构造地质学,E2mail:txf@cdut.edu。陶晓风刘登忠朱利东马润则胡新伟(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成都610059[摘要]措勤盆地位于西藏冈底斯地块中西段,是在古生界褶皱基底上发展起来的一个中-新生代盆地。通过对措勤盆地内发育的构造、地层、岩石及沉积相综合分析,讨论了措勤盆地与喜马拉雅构造带和班公-怒江构造带的对应演化关系,反演了措勤盆地的地质发展历史。其演化经历了盆地基底形成阶段(D-P、复合弧后盆地演化阶段(J-E2和高原隆升盆地消亡三个阶段(E3-现今。[关键词]西藏;措勤盆地;盆地演化;冈底斯构造带[分类号]TE121.11[文献标识码]A措勤盆地位于西藏腹地,北纬30°~33°之间,东径90°以西至国境的广大地区。地理位置北抵夏麦-改则-尼玛一线,南至隆格尔-扎日南木错-仁拉一带,东至麦布措-申扎,近东西向长条状展布,南北宽约130km,东西长大于700km,总面积约90000km2。盆地内主要分布中侏罗世-新生代各个时期的地层(其中以下白垩统为主体,古生界的盆地基底也有零星出露,措勤盆地实际上是一个以古生界为基底的中-新生代盆地。现今它已成为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其海拔高度最低4500m,最高6882m,相对高差大于2000m,平均海拔高度多在5000m左右。事实上,措勤盆地现今已不是地理概念上的盆地,而是具地质内涵的盆地。在大地构造单元上,措勤盆地属西藏冈底斯地块中西段,其南界为隆格尔-纳木错断裂;北界为班公湖-怒江断裂带,东部以申扎-当雄断裂与比如盆地相接(图1,向西跨过国境线延入克什米尔。受班公湖-怒江构造带和喜马拉雅构造带不同时期俯冲的共同作用,成为复合弧后盆地。其地质历史悠久,涉及到若干重大的地质问题。图1措勤盆地区域构造略图Fig.1TheregionaltectonicsketchmapoftheCoqenbasin(据潘桂棠、李兴振资料修改1.中生界;2.古生界;3.前古生界;4.火山岩;5.花岗岩体;6.大断裂。BS.班公湖-怒江构造带;YS.雅鲁藏布江构造带;GH.冈底斯岩浆弧;CB.措勤盆地;BB.比如盆地;QB.羌塘盆地近年来,笔者在措勤地区进行了两轮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获得了较为丰富基础地质资料,结合前人及邻区资料综合分析,反演推理了措勤盆地的地质发展历史,可将其地质演化历史分为三个演化阶段:①措勤弧后盆地基底形成阶段;②复合弧后盆地演化阶段;③高原隆升盆地消亡阶段。1措勤盆地基底形成阶段(D-P措勤盆地的基底大部分出露于盆地的南部,在盆地的其余地区也有零星出露。基底的组成为古生界的褶皱岩系,包括泥盆系查果罗马组(D2-3c、石炭系永珠组(C1y、拉嘎组(C2P1l及二叠系昂杰组(P1a、下拉组(P2x等,各组间均为连续沉积。上述泥盆系-二叠系构成两个发育完整的碳酸盐岩2碎屑岩建造序列,反映了盆地基底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稳定-活动-稳定的发展阶段。晚古生代末的构造运动使上古生界褶皱、抬升、隆起,成为措勤中-新生代盆地的基底,并与上覆中生界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根据现有地质资料分析,措勤盆地在晚古生代,地处冈瓦纳古陆块的北缘,主要为边缘台地及斜坡环境。出露最老的地层为中晚泥盆世的查果罗马组,主要为亮晶砂屑灰岩、亮晶砾屑灰岩,见有群体珊瑚、腹足类、腕足类化石,查果罗马组的岩性特征充分说明水体的开放性较好,反映当时的沉积环境为开阔的碳酸盐台地。石炭纪-早二叠世时期,由于强烈的伸展作用,在措勤盆地的中部发育近北西西向的裂谷,该裂谷可能与北侧的班公-怒江洋相通。其岩浆活动主要为与伸展作用有关的基性岩脉(主要为辉绿岩脉的侵入及玄武岩的喷发。此时期的沉积响应为石炭系永珠组、拉嘎组及二叠系昂杰组。从纵向上看:裂谷发育的早期,其岩性特征反映较为稳定的海滩相前滨-近滨沉积环境,以石炭系永珠组为代表;裂谷发育的中期(强烈活动期,为一套冷水型的滨海陆棚相-外陆棚相碎屑岩沉积,以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拉嘎组为代表,此时期全球为冰期气候,因而在拉嘎组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