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京华烟云_与_红楼梦_渊源关系考察_以红玉与黛玉形象的关联为中心2022年第07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107,2022第25卷JOURNALOFEDUCATIONALINSTITUTEOF激LINPROVINCEVol125(总223期)TotalNo1223基金项目:延边大学2022年研究生科研项目:“《京华烟云》与《红楼梦》渊源关系考察”,项目合同编号:延大研科合字(2022)第56号。收稿日期:2022—04—07作者简介:惠聪俐(11015—),女,河南洛阳人。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京华烟云》与《红楼梦》渊源关系考察———以红玉与黛玉形象的关联为中心惠聪俐(延边大学人文学院,吉林延吉133002)摘要:《京华烟云》与《红楼梦》之间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京》中主要人物亦多临摹于《红》。其中相似度最高的当属复制于黛玉的红玉,二者在人物形象、性格,以及爱情命运上都颇有相通之处。当然,二者在人生价值取向和爱情观上亦有不同之处。透过两者的复制和重构可知,《京华烟云》对于《红楼梦》不仅仅是承继的关系,也存在着分离的关系。关键词:《红楼梦》;《京华烟云》;黛玉;红玉;渊源:I207.411文献标识码:A:1671—---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1580(2022)07—0054—02对于20世纪的中国作家来说,《红楼梦》是一个重大存在,许多作家的创作或多或少都受了它的影响,林语堂先生便是其中典型的一位。他曾说:“在此期间,犹有一事可记者,即读《红楼梦》,故后来写作受《红楼梦》无形中之熏染,犹有痕迹可寻。”而他的《京华烟云》更有“现代红楼梦”之称。林语堂本人也毫不讳言:“重要人物约八九十,丫头亦十来个。大约以红楼人物拟之,木兰似湘云(而加入陈芸之雅素)莫愁似宝钗,红玉似黛玉……”,而在这些女性中与红楼人物相似度最高的当数红玉,抑或说红玉就是翻版的黛玉。然而,像只是像而已,终究不是,红玉与黛玉也颇有一些不同之处,这便是林先生对红玉形象的重构部分。本文拟透过《京华烟云》中红玉形象对黛玉形象的复制与重构来考察二者的渊源关系,进而在此基础上探讨现代文化在孕育与成长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分离。一、形神兼备———红玉形象对黛玉生命元素的复制林语堂先生汲取黛玉的生命元素,幻化出一个近似黛玉的红玉形象。她和黛玉同样的体弱多病、多愁善感,同样的美丽动人、才华出众,同样的在诗情的困境中不可自拔,同样的招人怜悯。红玉和黛玉所呈现的都是一种“娇袭一身之病”的女性柔弱之美。然而,身体的孱弱往往伴随着情绪的敏感,二者是相形相生的。黛玉时时唉声叹气、愁绪万千,对周围的一切更是多疑得让人觉得近乎“病态”。红玉的性格中亦有黛玉般的愁绪满怀,极小的事物足令她思绪万千。红玉的形象就是林语堂先生在中国文化熏陶的同时又撷取了黛玉的生命元素所描绘的,因此具有了---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与黛玉相似的“病如西子胜三分”的娇弱之美。而这种审美观正是日趋内敛、阴柔的中国传统文化品性的外在体现。红玉和黛玉又是同样天资聪颖、才华出众、具有浓郁的诗人气质的才女。黛玉不但读《四书》、杂剧,对李杜的诗作还能熟读成诵。红玉亦多喜欢才子佳人、诗词格律,不但写诗,还写南曲传奇。她们是被诗化的才女,她们的性格是诗的性格,她们的世界是诗的世界,诗成为她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们用诗来抒发和发泄被压抑的、燃烧着的爱情。然而,自古以来,“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已深植人心。因此,当美丽多才的黛玉和红玉出现时,其背后所隐藏的必然是红颜薄命,才命相妨的结局。究其根源,主要缘于中国传统文化对女子的桎梏。红玉有着和黛玉近似的命运和爱情。她们像许多红粉佳丽一样,为“情”而迷醉,而疯狂,甚至以死来寻一段自我坚持的情。有人曾说:“人生唯有情是真实,其余皆假;情是生命的本质,唯有尽情才能散发生命的光彩。”黛玉对宝玉爱得真诚,爱得执著,宝玉就是她唯一的知己。但是她们的爱情却是在没有爱情的社会环境中发生、发展和生存的,这就决定了他们的爱情是痛苦的,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452022年第07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107,2022第25卷JOURNALOFEDUCATIONALINSTITUTEOF激LINPROVINCEVol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