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发展研究20108从战略上谋划河北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破解河北省水资源难题的几点思考梁建义(河北省水利厅,河北石家庄050011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河北省:TV213(252文献标识码:B:1671-1408(201008-0096-03收稿日期:2010-06-12作者简介:梁建义,男,副厅长,中心特约研究员。河北省作为一个经济大省,有7000多万人口,水资源问题始终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破解河北省水资源短缺的难题,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于本省的国计民生乃至京津地区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安全意义重大。1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河北省属严重的资源型缺水省份。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量205亿m3,可用量170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07m3,为全国平均值的1/7,比国际一般公认的极度缺水标准500m3少193m3。现状一般年份总缺水量1243亿m3,其中经济社会缺水723亿m3,生态环境缺水52亿m3。从区域分布看,海河南系平原是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从缺水样度分析,生态和环境是缺水的首要承受主体。由于水资源短缺,河北不得不大量超采地下水以维系经济社会发展,地下水年均超采45亿m3。缺水对河北来说,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资源问题,已上升为生态问题、民生问题和社会问题。造成河北严重缺水的主要原因:一是资源禀赋。据2004年河北省水资源评价测算,近年来,由于受气候变化、下垫面条件演变和周边省份取用水增加的影响,河北自产水资源总量由20世纪50年代的300亿m3,减少到21世纪初的127亿m3,减幅高达58%。入境水量由20世纪50年代的998亿m3,减少到21世纪初的226亿m3,减幅达77%。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省用水总量由20世纪50年代的40亿m3,增加到现状的200亿~210亿m3。水资源量的减少和用水量的增加,是河北水资源紧缺的原因。二是水质恶化。在2009年全省监测的河流中,劣类水质约占417%。部分地区浅层地下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中南部地区深层地下水受本底因素影响含氟量超标。水源污染加剧了河北缺水的程度。三是配置工程滞后。从总体上讲,河北的水源开发截流工程建设过度,而水源配置工程、节水工程和人饮工程明显不足。特别是黑龙港地区,由于没有引黄专用通道,仅在冬季非灌溉季节引少量黄河水。1994年实施引黄济冀以来,年均引水量不足2亿m3,远小于国务院分配给河北省和天津市20亿m3的黄河水量指标。四是地理区位因素。为保障京津的用水安全,国家先后从河北无偿划拨用水指标196亿m3。当前,河北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省委、省政府已经把解决水的问题摆上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优先位置。从宏观层面上讲,围绕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一总目标,着力实现五个转变: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以满足生产用水为主向优先保障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成立10周年专辑97生活、兼顾生产、生态用水转变;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由注重水资源开发利用向更加注重水资源优化配置与节约保护转变;坚持改革创新,实现以行政计划管理为主向以经济、法律管理为主转变;坚持统筹兼顾,实现由城乡分割、水务分散管理向城乡统筹、水务一体化管理转变;坚持可持续利用,实现由主要依赖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向常规水资源与非常规水资源联合开发利用转变。2积极创造解决河北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的条件近年来,河北省加快建立现代水资源配置与管理新格局,在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水资源保护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河北省用全国07%的水资源,养育了全国5%的人口,生产了全国6%的粮食,创造了全国6%的国内生产总值。近5年,河北经济保持年均12%左右的高增长,而用水总量基本维持在200亿m3左右,实现了用水零增长。目前,实现河北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有6个方面的有利条件。21节水型社会建设初见成效从2004年开始,河北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截至目前,全省开展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的县(市、区达到67个,约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39%。基本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不同层次、不同地貌和用水类型的试点建设网络,做到以点带面、梯次推进。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通过抓水量分配、用水计量、节水激励、协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