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吸氧疗法治疗冠心病78例针灸配合吸氧疗法治疗冠心病78例【摘要】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吸氧疗法与冠心宁注射液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差别。方法:治疗组以内关、膻中、三阴交、厥阴俞、足三里为基本穴加减,配合3~5L/min氧气吸入;对照组静滴冠心宁注射液,每H20ml,另每日口服参松养心胶囊,1・2g,3/日;总结两组治疗3个疗程对冠心病的疗效。结论: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对照组82.05%;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o【关键词】冠心病;针灸;吸氧【中图分类号】R64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9-0036-01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属中医的“胸痹”、“真心痛”和“厥心痛”的范畴,笔者采用针灸配合吸氧疗法治疗冠心病78例,疗效较好,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共观察病人138例,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78例,对照组60例;二组间年龄、性别、病情、病程基本一致。治疗组中男27例,女51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6.2岁;病程4个月~26年,平均5年;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闷,憋气,胸痛等,心电图提示缺血性ST段改变ST段下移20.10mV;缺血性T波改变T波倒置、低平或T波高尖,窦性心动过缓,室率〈58次/分。1.2诊断标准及疗效判定标准:全部患者均符合1974年全国心血管会议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疗效判定标准按此次会议制定的标准;中医辩证标准按1980年5月冠心病辨证论治研究座谈会制定的执行标准。1・3治疗方法:1.3.1治疗组:针灸治疗基本处方为内关、膻中、三阴交、厥阴俞、足三里。随证加减,阴虚阳亢者加气海、太溪,气虚血瘀者加气海、膈俞、心俞;针刺时选用1.5寸毫针进行徐疾提插补泻手法,根据病情补虚、泻实,同时配以较高流量的氧气吸入,一般3~5L/min,以激活经络,提高经络的调节作用。每次留针、吸氧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每一疗程间休息3天,共治疗3个疗程。1.3.2对照组:给予静滴冠心宇注射液,每H20ml,另每H口服参松养心胶囊,1.2g,3/R;15天为一个疗程,每一疗程休息5天,共治疗2个疗程。1.4治疗前均做心电图、眼底学常规检查,有的需要做冠状动脉造影,入院后每10天查一次心电图;治疗组治疗期间禁服扩血管及降血脂药物。2治疗结果2.1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SPSS11・0软件行x2检验,检验水准a二0.05。2.2治疗效果:治疗组痊愈21例,显效39例,好转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2.31%;对照组痊愈17例,显效32例,好转15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82.05%;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o3讨论祖国医学认为“胸痹”Z病因病机分虚实两方面,总系本虚标实,木虚指心气、心血虚,标实指气滞血瘀、痰浊壅滞而致的心脉瘀阻,《内经》中说:“经脉者,所以决牛死,处百病,不可不通”。我们正是根据这一理论,刺激不同经络,同时吸入高流量的氧气,激活经络,从而达到“处百病”的目的。针刺主要选用心经及心包经俞募穴,因为俞募穴是脏腑精气输注、汇集之所,针刺其穴可直接调节心及心包之气血,达到治疗胸痹目的。另取二经络穴。内关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有宁心安神、理气镇痛Z效,为治疗主穴。三阴交为脾经穴位,与心经相通,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有补肾益心、调理肝脾之效。足三里为胃经合穴,根据“脾胃居中焦而运四旁”的理论,益中气而补心气。膻中为心包Z募穴,与厥阴俞配伍,能振奋心阳。诸穴合用,通过调整阴阳、扶正驱邪、通络止痛而达到治疗胸痹的效果。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刺内关穴能够促进缺血心肌氧代谢、能量代谢,就诊心肌收缩力学和血液动力学的紊乱,增加冠脉流量,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从而改善左室功能,维持电稳定性[l];针刺膻中、三阴交、厥阴俞等穴能够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改善血管弹性,特别是通过降低血压而就诊心肌供血不足的情况〈sup>⑵o本文心电图改变也证明了这一点。总Z,针灸配合吸氧疗法,简便实用,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治疗组中治疗后心电图改变参考文献[1]沈宁,姜海英,曲丽,等.针刺内关穴抗心肌缺血机制的研究进展,黑龙江中医药,2009,(01):43〜45[2]宋春华•冠心病心绞痛作用机理研究进展,针灸临床杂志,200&24(4):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