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息采纳的角度探讨制糖业信息化问题何钦1121广西工学院管理系,广西柳州,5450062屮南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摘要:广西制糖业而临着国内和国际的激烈竞争,信息技术是提高制糖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的有力手段,但是对企业引入信息技术后的技术扩散过程缺乏微观扩散机制的研究。本文UTAUT模型的基础上,对企业引入信息技术后员工的采纳过程进行探讨。关键字:制糖业,信息采纳,UTAUT模型—、研究背景2010年以来,国内糖价不断暴涨,从5月18日至11月10日,涨幅高达58.6%,至今仍居高不下。而国际上的糖价波动比国内更剧烈,根据广西糖网的数据,2011年3月31H,国内糖价指数为7329元/盹比2月份高位的7542元/吨相比变化不大,而国际糖价指数却己从今年2刀高位的31.12美分/磅跌至24.32美分/磅,下跌了28%。我们不禁思考,面对动荡的国际糖价,我国制糖企业在成木上是否具备竞争优势?广西制糖成本在国内是有一定优势的,但在管理和技术与国际先进的产糖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产品成本高是最突出的矛盾。巴四的甘蔗和食糖生产成本是全世界最低的巴西的食糖生产成本屮,支付甘蔗价格的成本占62%,食糖加工成本占34%,管理成本占4%。而作为制糖成本最低的广西,甘蔗价格占吨糖生产成本的76%,管理费用占11.1%⑴。管理成本几乎是巴西的三倍,除了大面积种植降低原材料成本以外,还应该在管理上下功夫,以实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效益这一最终H的。二、制糖业信息化研究现状国内外大量企业的实践证明,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信息系统的应用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案。如,广西贵糖股份有限公司实施ER卩后,制糖、造纸的产品平均生产周期缩短10%,吨糖产品成本降低5%⑵。广西百色东星制糖有限责任公司采用ERP系统后,制糖成本平均降低了50元/吨,占总成本的2.5%,经济效益比较明显⑶。调查数据表明,在广西制糖企业进行信息化决策屮,35%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由“一把手,,(总裁或厂长/经理)来负责,设立“do”职位的企业只有16%,建立:“信息化领导小纽”的为零⑷。企业在作出引入信息技术或信息系统的决策吋,往往由领导层共至一把手拍板,而实际用这个信息技术或信息系统的业务人员,只能被动的去接受适应这个系统。企业往往觉得花了钱安装系统Z后就万事大吉,马上可以看到这项投入应取得的效益。但从我们与用户大量交流半屮反馈冋来的事实是,大部分员工对于学习适应新的系统有抵触心理。所以从企业引入信息技术到员工接受使用,还有一个技术扩散的过程。信息技术在企业应用的过程屮,最长的时期是引入后在企业屮技术扩散的时期,同时信息化投入的投资回收也是在这一过程小实现。制糖企业也不例外。在我国制糖业信息化的研究屮,笔者在维普和万方数据用关键词“制糖+信息化”和“糖业+信息化”分别搜索,共找到12篇文章,对前述的12篇文章进行分类,—•类是某种信息技术或信息系统的具体应用,如丿玉榨过程自动化控制、企业信息网络安全、糖厂农务管理信息系统等,共8篇;另一类是探讨影响糖企信息化建设的因素,4篇文章总结了信息化实践屮的影响因素,但都是从整个糖业的状况、信息化的大方向进行战略思考和探讨,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实证研究。把上述关键词屮的“信息化”用“信息采纳”或“创新扩散”、“技术扩散”等词替换,没有找到一篇文章,这说明我国制糖业信息化缺乏对微观扩散过程的研究。本文拟从信息技术采纳的角度进行模型构建,研究在微观技术扩散过程屮,影响制糖企业员工采纳信息技术的主要因索。三、UTAUT模型最广泛应用的技术采纳模型是Davis(1989)的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AdoptionModel),但2003年,Venkatesh&Davis等人综合了技术任务适配模型(Task—technologyfit,TTF)、创新扩散理论(Innovationdifusiontheory,DT)>理性行为理论(Theoryofreasonedaction,TRA)、规划行为理论(Theoryofplannedbehavior,TPB)、动机模型(Motivationalmodel,MM)、复合的TAM与TPB模型(CombinedTAMandTPB,C—TAM—TPB)、PC利用模型(ModelofPCutilization,MPCU)以及社会认知理论(Socialcognitivetheory,SCT)等理论,提出了一个信息系统接受的整合模型,技术接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