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昌党项羌与西夏王朝的关系是一种三因关系,即族团关系、血缘关系、联姻关系。宕昌羌人在宕昌这块土地上已经生存了一万余年。史前文化遗址在全县范围内普遍存在,且内存尤为丰富。时至南北朝时期,宕昌羌王梁勤建立了羌人政权——宕昌国,共历十二代国王142年之久,曾一度依靠北魏势力以固王位。西魏面临死亡,宕昌国国王梁弥定又投靠吐谷浑,引吐谷浑攻打金城,侵扰武都,进攻北周边境,于是,北周武帝天和元年,武帝派大将田弘率兵攻打宕昌,获其25王,拨其75寨,遂破平之。宕昌国灭,其地党项羌兴。宕昌国虽被北周所灭,但宕昌的党项羌又兴盛了起来,这支羌人族团历来以武力大行天下,喜骑射,善武功,争强好胜,是宕昌党项羌的一大优势。从北周武帝时代直至唐朝广德以来,党项羌的骑兵师踏遍大江南北,经历了无数次的征战,近至甘肃各地,远至新疆、青海、宁夏、云贵高原一带。因此,宕昌党项羌是一支不可低估的强大族团。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宕昌党项羌势力远征宁夏定居了下来,这一支羌人世居在宕昌县的将台乡。该乡总面积50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30个农业生产合作社,1271户,8000余人。境内以两大姓氏为主流,一是党姓,二是李姓。党姓是取于党项羌之党,李姓是取于皇族赐姓,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分述宕昌党项羌与西夏王朝的关系问题。一、宕昌将台乡姓氏与西夏的缘源关系宕昌党项羌是宕昌羌的一支,是同宗异支的族团关系。虽然在上下几千年的发展史上尚未提及宕昌党项羌,但并不能说它不存在,只不过它是较小的一个族团分支,习惯上称宗源,而不提及分支,这是一个民族风俗。就风俗习惯而论,党项羌与宕昌羌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诸如饮食、起居、饲养、服饰、信仰等等,同出一辙。从姓氏上来看,又与西夏王朝有着一定的密切关系。宕昌县将台乡8000多人口的主要姓氏有两类,党和李党姓和党项羌有关系,李姓和唐朝有关系。唐贞观9年3月,洮州羌人杀刺史孔长秀,投入吐谷浑。而洮州又是现今的甘肃卓尼、临潭地,宕昌羌人之大部又属洮州府分管。元和15年10月,党项羌引吐蕃攻泾州,连营50公里,渭州刺史郝此数出兵袭吐蔷营,杀甚多。渭州州治是今甘肃的平凉县地。唐末将战俘党项羌人之一部输送到唐朝内地通化,又有相当一部分党项羌人以叛乱朝廷之罪,流放到秦州、灵州。王师多以战俘充任兵士,或发配为奴。几十年来,这些党项羌人在秦州、灵州便长期定居下来,成为那里的客家居民。北宋太宗太平兴国2年正月,宋廷下令,此后被流配的犯人不再发配秦州、灵州(今宁夏灵武)、通远军及沿边诸州,以防其逃亡寨外,诱羌为长。雍熙2年3月,党项人破会州(今甘肃靖远县东北),宋廷遣秦州田仁朗将兵讨李继迁。李继迁之祖拓拔赤辞率党项羌归附于唐,唐封赤辞为西戎州都督,赐姓李氏。经唐末拓拔思散,至宋初李继捧,传位至李继迁,成为雄据一方的割据势力,于公元1038年李元吴晋位皇帝,取名大夏,定都兴庆府(今银川市)。其地位于宋之西北,故称西帮,后被蒙古汗国统一。西夏自元吴称帝,直至覆灭,共历10代,190余年。在这19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宕昌县的将台乡党项羌人,大部姓氏转流李氏,只有一个自然村宕昌党项羌与西夏的关系杨海帆(甘肃省宕昌县县志办,甘肃宕昌748500)【摘要】宕昌党项羌是宕昌羌的一支,其饮食、起居、信仰等不仅与宕昌羌同出一辙,还与西夏王朝有着一定的密切关系,通过对宕昌羌人的姓氏、墓葬、宗祠等的分析,不难发现这种关系是一种不可割舍的族团关系、血缘关系、联姻关系。【关键词】党项羌;西夏;缘源关系【】C951【】A【文献标识码】1008-4142(2007)01-0012-03【收稿日期】2005—12—25【作者简介】杨海帆(1956—),男,甘肃宕昌人,宕昌县县志办副编审,研究方向:羌民族历史文化。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OFABATEACHERSCOLLEGE2007年3月Mar.2007第24卷第1期Vo1.24No.1-12-的人还继承古姓——党项羌之党。这里的李姓和党姓,皆为党项羌之后裔。李继迁就是党项人,原为宋定难军管内都知蕃落会伎。开宝7年,其族兄李继捧向宋献五州地,继迁仍叛走夏州东北300里之地斤泽,抗宋自立。自此联结豪族,转迁无常,渐以强大。淳化4年4月,李继迁攻庆州,8月入原州(唐元和4年在今平凉县置原州),宋以禁食盐之策困李继迁数月,李继迁---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