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清代传统戏场建筑研究薛林平王季卿摘要:山西的戏曲文化历史悠久,极其兴盛。与之相应,山西的传统戏场建筑数量多,价值高。在山西戏场史上,清代又是最辉煌、最普及的时期。就全国来说,山西也是留存至今清代戏台数量最多的地区。这些戏场的建筑型制和建筑艺术颇为成熟。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山西清代戏台在中国戏场建筑发展史上的特殊意义,同时结合实地调研成果介绍了形态各异的山西清代戏台,剖析了其建筑形式、空间特征和艺术成就。关键词:戏场建筑;建筑史;戏场设计:TU280文献标识码:AStudyonTraditionalTheatricalBuildingsConstructedintheQingDynastyinShanxiProvinceXueLinping,Wang激qing(SchoolofArchitectureandUrbanPlanning,Tong激University,Shanghai200092,China)Abstract:TraditionalOperaofShanxiProvincecanbetracedbacktoaverylonghistoryandevolvesintogreatsplendor.Accordingly,traditionaltheatricalbuildingsbuiltinShanxiProvincereceiveasignificantpo2sition.ThetheatricalbuildingsevolvedintoagreatsplendorduringtheQingdynasty(1644-1911)andnu2merousexamplescanbefoundstillexistingorfunctioninginShanxiProvince.Thispaperpresentsananaly2sisabouttraditionaltheatricalbuildingsbuiltinShanxiProvinceduringtheQingDynastywithsignificantmultifariousformsofstage.Basedonvastinvestigations,ananalysisisillustratedwithemphasisonspecialarchitecturalfeatures,spatialcharacteristicsandartisticaccomplishments.KeyWords:TraditionalTheatricalBuildings;ArchitecturalHistory;StageDesign中国传统戏曲历史悠久,在戏剧史上独树一帜,和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印度的梵剧并称为世界上三种古老的戏剧文化。中国戏曲成熟则较晚,到12世纪才形成完整的形态。从宋到清,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和明清传奇等。盛,各地具有浓厚乡土色彩的地方戏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蓬勃兴起。清中叶以后,形成了各大声腔系统和各种大型的地方戏曲。到了清末,中国戏曲剧种达到了其鼎盛阶段,大约有300多个剧种流行于全国。2山西的戏曲文化极为兴盛。尤其是晋南地区,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078038)薛林平: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技术科学专业2001级博士生王季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被誉为中国戏曲艺术的摇篮。3清代的山西戏曲更是呈现诸腔杂陈,百卉争妍的繁盛局面。在这一时期被称为“乱弹”的梆子腔逐步成熟,并迅速发展和传播,以至于后来形成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等极具影响的地方剧种。4戏曲作为表演艺术,需要演出场所。戏曲的兴盛必然带动戏场的发展。山西戏场建筑经历了明末清初的一段短暂低迷之后,迅速进入繁荣时期。一、戏台建筑空前兴盛山西清代戏台建筑的数量众多。上世纪80年代“经文物部门的普查,山西仍存清代以前的庙台二千八百八十七座,仅及原数的十之二三”,5其中95%以上是清代建筑。除了佛教寺院以外,寺庙修建戏台者非常多见。泽州县府城村玉皇庙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碑刻《重修玉皇庙碑记》就论到:“无戏楼则庙貌不称,无戏楼则瞻观不雅”。长子县东北陈村关帝庙光绪五年(1879年)碑刻《重修戏楼碑记》中也提到,因为戏楼日益残敝“,不惟戏无以演,神无以奉,抑且为一村之羞也。”这些碑刻说明戏场建筑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山西清代一庙多台,一村多台也很普遍。万荣县庙前村后土庙就有三座戏台“,相传过去每逢庙会,同时聘请两个戏班同台演出,还有三个戏班同时演出的情形”。61956年对晋东南四县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山西东南部的村庄多数存有古代祠庙戏台,“大的村庄往往有二三座庙宇戏台”。7高平县康营村是一个不太大的村落,竟然现仍存清代戏台三座。一庙多台,一村多庙,足以说明清代戏曲演出之红火,供奉神灵之虔诚,戏场建筑之兴盛。清代不仅修建大量戏台,改建旧台也非常多见。一些戏台或型制狭小,或日久颓旧,不能适应戏曲演出的需要,不能满足人们炫财爱美之心,就改建之。特别是清中叶以后,梆子戏成熟,场面宏大的武打戏盛行,原有的戏台往往无法满足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