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摘耍: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6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疗程为一个月,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9例,显效13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11例,好转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1.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缺血性脑卒中疗效【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544-02缺血性脑卒中好发于中老年患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多发性脑组织局限性坏死性疾病,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都较高,据有关报道称我国已是该病高发区<sup>[l]</sup>。该病对患者影响极大、预后较差、复发率较高,大多患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所以,选择一种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对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取得的疗效进行初步探讨,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6例,所有患者全部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检查或MRT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sup>[2]</sup>o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33例患者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52-81岁,平均年龄69.4岁;对照组33例患者中男22例,女11例,年龄55-79岁,平均年龄68.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对照组:釆用西药常规治疗,给予患者营养脑细胞、降血糖、降血压、抗感染类药物,以及维持患者机体水电解质平衡,一个月为一疗程。1.2.2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要血府逐瘀汤,每天1齐!J,水煎服,一个月为一疗程,处方为:红花9g,桃仁12g,当归9g,牛膝9g,生地黄9g,赤芍6g,甘草6g,枳壳6g,川茸5g,柴胡3g,桔梗肝肾阴虚者,加龟板20g和山茱萸12g;气血亏虚者,加党参30g和黄罠30g;痰浊壅盛者,加石菖蒲20g和半夏15g;肝肾阳虚者,加附子6g和杜仲30g;多梦不寐者,加龙骨30g和酸枣仁20g;偏瘫明显者,加地龙10g和僵蚕10g;抑郁明显者,加用浮小麦30g和炙甘草10go1.3观察项目:①临床体征和症状以及功能变化。②血液流变学改变:检测的指标有:全血比黏度、血细胞比容、血浆比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电泳时间、血沉、纤维蛋口原。1.4疗效判定标准:痊愈: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障碍等症状全部消失或基本恢复,患者可生活自理,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显效: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障碍等症状明显好转,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接近近正常;好转:口眼歪斜、语言障碍等症状有所好转,半身不遂症状有所改善,肌力稍有增强,血脂、血流变学部分指标稍有下降;无效:丨1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障碍等症状无变化,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无变化。治疗的总有效率二痊愈率+显效率+好转率。1.5统计学处理。调查数据结果釆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釆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一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情况,具体见表1:由表1可见:观察组33例患者中治愈9例,治愈率为27.3%,显效13例,显效率为39.3%,好转9例,好转率为27.3%,无效2例,无效率为6.1%,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33例患者中治4例,治愈率为12.1%,显效11例,显效率为33.3%,好转12例,好转率为36.4%,无效6例,无效率为18.2%,总有效率为81.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3讨论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多治病因素参与所导致的临床多发病和常见病,有关研究表明其重要病因之一是血流动力学异常<sup>[3]</sup>o缺血性脑卒中会遗留语言、运动、智力等方面的障碍,休瘫是否可以康复取决于脑血管和脑组织病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