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1语法隐喻理论对学术语篇翻译的指导作用2007年3月第15卷第1期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JournalofXi’an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ityMar.2007Vol.15No.1语法隐喻理论对学术语篇翻译的指导作用肖英,吕晶晶(复旦大学外文学院上海200433;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编辑部上海200083)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语法隐喻理论,并通过中英文的词汇语法对比研究,讨论了语法隐喻理论对学术语篇英汉翻译的指导作用。同时,以《语言战争》中文译著为例进行对此印证。关键词:语法隐喻;学术语篇;翻译:H059文献标识码:A:101824703(2007)0120074204Abstract:ThispaperstartswithabriefintroductiontothegrammaticalmetaphortheoryandproceedstodiscusstheguidingfunctionofthetheoryindoingacademicdiscoursetranslationbycontrastingEnglishandChineselexiconsandgrammars.Inordertodocumentthispointofview,thepapercriticallyexaminessomemistranslationsinChineseversionofTheLanguageWar.Keywords:grammaticalmetaphor;academicdiscourse;translation1.前言翻译西方学术文献(文章和专著)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国内读者能省去阅读原文的麻烦,及时了解和把握西方最新学术研究动向,消化海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然而,并非所有的译文都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撇开漏译和错译不谈,一些译文“忠实”地恪守原文语言的句法结构和行文顺序,没有能够“重组句法,疏通关节”(余光中,2002:120),读起来佶屈聱牙,很多时候还不如直接阅读原文省时省力。这一现象虽已引起我国学术界的关注(周笃宝,2000;何明珠,2003),但是据我们考察,学术界的讨论多囿于就事论事,尚未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因而难以给翻译工作者提供可资借鉴的指导原则。本文借鉴功能语言学的语法隐喻理论,进一步探悉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并以此就教于方家。2.语法隐喻理论简介功能语言学派创始人Halliday在《功能语法导论》(11015)中首次系统地提出并阐释了语法隐喻理论。他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两大类,并分别从其语法体系中的及物性系统和语气情态系统角度探讨语法隐喻(朱永生等,2004:223)。根据我们的理解,Halliday在理论初创阶段,重点研究及物性系统中六种过程之间的相互切换(如心理过程表达为物质过程)和语气系统中不同语气的选择与所表达的人际意义(如疑问语气表达命令功能)。在后来的一系列颇具哲学意味的论文中,Halliday把研究的视角逐渐转向内容抽象、风格严谨的英语语篇(如科学语篇),令人信服地揭示了自然语言产生语法隐喻的根源,以及发生在这类语篇中语法隐喻的种类和功能(引自董宏乐等,2003)。通过对大量语料的分析,Halliday指出,语言在再现人王(Solomon)是《圣经》中记载的古代以色列王,以智慧著称。意译加注释。即,先在该词上打星号作注(通常以脚注为妥),然后译出该词在句中的含义。如:Beingateacherisbeingatthecreation,whentheclaybeginstobreathe.(《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三单元)。这句可先对creation打星号加脚注,然后根据句子内容意译。脚注中指出该词源于《圣经》,讲上帝如何用泥土造人的故事等。这种文化信息注释能让中国读者了解该词的文化含义,更好地帮助理解整个句子。另外,还有直译加注释。通常用于直译具有特殊文化含义的词语。如:“211工程”(Project211),因为外国人对这词的含义不了解,因此必须注释。因内容较长,以脚注为妥。4.结语语言涉及面很广,含义非常丰富。每种语言都有其文化特色。本文只是粗浅地论述词语中反映出来的不同民族文化差异以及这些文化词语在翻译中的一些处理方法。词语是语言中最活跃,发展最快的一个部分。它的内涵意义可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或各个学科,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教育学、文化人类学等等。如果我们仅限于语言同文化关系的研究,那还是不够的,尤其是翻译,因为它是原语的再现。因此,翻译中除了要处理好语言与文化的再现关系外,我们还要掌握其它的知识,这样才能准确、得体地再现原语的语用信息。参考文献[1]EugeneNidaCharlesTaber,TheoryandPracticeof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2.[2]Leec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