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责任伦理视阈下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ConfucianEthicsofResponsibilityandtheCultivationofSocialResponsibilityamongUniversityStudents作者:靳玉乐/廖嬪茜作者简介:靳玉乐(1966-),河南邓州人,教育学博士,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副校长,从事课程与教学论、基础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研究;廖婿茜(1991-),四川乐山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研究生,从事课程与教学论、传统文化教育研究,E-mail:272313230@qq.com。重庆400715原文出处:《现代大学教育》(长沙)2017年第20175期第64-69页内容提要:儒家责任伦理处理的是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国家、人与自然的关系,包含基于“仁义礼智信”的人伦之理,基于“仁者爱人”的交往伦理,基于“尚公重私”的社会伦理和基于“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四种伦理既相互联系又层层递进,每一伦理又指向相应的责任内涵,包括德才兼备的内在甜质、“忠恕守信”的交际涵养、奉献国家的爱国情怀和“顺应天命”的生态关切。儒家责任伦理内容丰富,思想精粹,从文化本源的角度启发大学生以“格物致知”、“内省”、“慎独”践行人伦之道,以“礼”整合人际关系,以气节观培养爱国情怀,以“顺应天命”之道实现自然保护。期刊名称:《高等教育》复印期号:2017年12期关键词:儒家责任伦理/社会责任感/大学生标题注释: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资助项目“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国际经验及改革研究”,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研究牛自主课题资助“义务教育质量影响因素监测的国际动态与进展”,项目编号:SCSP-2016Al-160003o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10(2017)05-0064-06责任,是整个道德规范体系的内核。正如康德(ImmanuelKant)所言:"每一个在道德上有价值的人,都应有所承担。不负任何责任的东西,不是人而是物。"[1]作为社会中高文化素质的群体,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状况受到社会及研究界的广泛关注。事实上,早在几千年前,责任伦理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文化中就占有重要位置,是儒家理想人格所应具备的基本品质,也是儒家重建社会道德、解决社会问题、治理国家的教育〃良方"。儒家责任伦理的内容和培养方法具有层次性。据张载描述,"我“要负责的对象有三:天地、人物,[2]即儒家责任伦理全方位关照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国家、人与自然的关系,包含基于〃仁义礼智信"的人伦之理,基于〃仁者爱人〃的交往伦理,基于〃尚公重私"的社会伦理和基于〃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四种伦理既相互联系又层层递进,每一伦理又指向相应的责任内涵,包括德才兼备的内在品质、"忠恕守信"的交际涵养、奉献国家的爱国情怀和〃顺应天命"的生态关切。儒家责任伦理内容丰富,思想精粹,如同"源头活水",从文化本源的角度启发大学生以"格物致知"、〃内省"、〃慎独"践行人伦之道,以〃礼"整合人际关系,以气节观培养爱国情怀,以〃顺应天命"之道实现自然保护。一、基于"仁义礼智信"的人伦之理修养大学生德才兼备的内在品质内在品质是人的内在修养,是社会责任感的基调。儒家非常强调人的内在品质,认为修身的价值在于通过提升个人的道德精神境界,重建社会秩序,最终实现经世济民,治国安邦。儒家对〃内圣外王"道德人格的推崇就集中体现了这一价值追求。〃内圣〃主要是指人的内在修养,〃外王"指人的外在社会功甩〃内圣外王"对人的关注从"内在"走向〃外在"。大学生的生存与发展,不能专注沉迷于内心,只关注自我的安宁与幸福,而应积极投身社会,切实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担当。冯友兰先生认为“内圣外王〃不仅是对理想人格的描述,也兼具社会责任与政治理想的含义,体现既内在又超越的精神。⑶230・23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4]292也表达了类似的道德观与责任理想。儒家提倡知识分子应该先"独善其身〃再〃兼济天下",而不能舍本求末,反其道而行之。我们今天提倡大学要〃立德树人",就是以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学生为基础,促进公民道德建设,维护社会和谐。基于"仁义礼智信"的人伦之理修身是涵养大学生德才兼备内在品质的关键。当代大学生有的"俨然小皇帝〃,专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