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711.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10)02-40-02【摘耍】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2例来我院就诊及住院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给予口服米非司酮12.5ing,每天1次,睡前服用,连服3个月,观察其月经情况,子宫大小,内膜厚度,性激素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在用药期间均闭经,有23例患者直接进入绝经期,29例停药后32〜60天恢复月经,其中有21例月经稀发、量少,子宫内膜变薄(P<0.05),血FSH和LH水平下降,E2和P水平皆低下。结论米非司酮能够影响生殖、内分泌轴的多个部位,可抑制子宫内膜生长,改善月经症状,治疗为绝经期失调子宫出血效果满意。【关键词】米非司酮;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06年6月至2009年10月就诊及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52例,患者年龄:43-44岁3例,占5.8%,45〜49岁26例,占50%,50〜54岁23例,占44%,病程〈6个月30例,〉6个月22例,月经紊乱14例,经量增多22例,经期延长、淋漓不净16例。并发子宫小肌瘤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出血期间子宫内膜诊刮病理报告单纯性增生21例。增生期29例,腺囊性增生过长2例,均排除子宫恶性病变,本组病人经检查均无血液系统疾病,心、肝、肾功能正常,无禁忌症,18例患者在来诊1个月前曾刮宫、病多次接受过中西药或性激素治疗,症状曾一度消失,停药后复发,对子宫切除有顾虑。1.2方法治疗前均用B超测量子宫大小,内膜厚度,性激索水平,待子宫内膜诊刮病检排除恶性病变后,开始给予米非司酮12.5mg,每R1次,睡前服用,连服3个月为一疗程,部分患者为两个疗程。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用药期间以及服药后3个月,6个月均做超观察子宫大小及内膜厚度,复查肝肾功能情况和性激索水平,随访观察疗效及月经情况。2结果2.1月经情况所有患者在用药期间均出现药物性闭经,其中有19例直接进入绝经期,多为48岁以上不规则阴道出血者,25例停药后32〜60天恢复月经,其中有15例月经稀发、量少,11例患者分别于停药6~14个月绝经。2.2子宫及子宫内膜变化服药3个月或6个月后做B超观察子宫大小与用药前无明显差异(P>0.05),子宫内膜变薄,用药前为(6.1±0.2)mm,用药后为(2.8±0.4)mm,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例合并子宫小肌瘤,肌瘤有渐缩小的趋势,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病人疼痛消失,停药后未见复发。2.3性激素情况FSH、LH均在用药后较用药前明显降低(卩〈0・05),E2、P水平皆低下,见表1。2.4不良反应有5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转氨酶升高,停药后恢复正常,4例出现潮热、出汗等症状,考虑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所致,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所有患者均未因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3讨论3.1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引起的无排卵型子宫出.rfn.[i]o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卵巢对垂体激素的反应性降低,虽有卵泡发育,但不能成熟,无排卵,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的影响,导致内膜增牛变厚,当体内雌激素水平波动时即发生脱落出血,由于子宫内膜不能同步脱落,导致不规则的子宫出血,出血量多不易自止,米非司酮可视垂体促性腺激素水平降低,阻止卵泡发育,还可以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使其萎缩而出现闭经。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疗原则是在止血的基础上促使其闭经,本组52例患者在用米非司酮期间均出现闭经,证实米非司酮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有效方法。3.2本组资料显示52例患者在用米非司酮治疗后,Jfn.FSH、LH降低,表明米非司酮的作用不只是单纯拮抗孕酮(P)的作用,它对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均有作用,有资料表明,米非司酮既能作用于垂体经抑制LHRH分泌而影响FSH、LH分泌,又能直接作用于垂体,抑制FSH、LH的释放,另外,米非司酮还可能经促进卵巢抑制素分泌而抑制FSH分泌⑵。3.3米非司酮能抑制卵泡的发育和延迟排卵,亦可直接作用卵巢颗粒细胞,诱导其凋亡,造成DNA的片段化反应,而增加闭锁卵泡数[3],从而加速了卵巢残存卵泡的萎缩,本组11例直接进入绝经期的病人,可能是米非司酮抑制了FSH的分泌和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