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B解析:病毒无细胞结构,d为病毒;细菌为原核生物,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c最可能为细菌;a、b有核膜,应为真核细胞,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无细胞壁,a最可能为植物细胞,b最可能为动物细胞,故选B.2.答案:D解析:细胞内的化学反应离不开酶的催化,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①正确;血红蛋白运输O2,②正确;与特定抗原结合的物质是抗体,抗体属于蛋白质,③正确;许多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道要物质,④正确;有些蛋白质起信息传递作用,⑤正确:3.答案:B解析: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如病毒、病菌等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也有可能侵入细胞,A错误,B正确;抗体、激素等细胞内合成的大分子物质,会被排放到细胞外发挥作用,C错误;尿素属于代谢废物,对机体具有毒害作用,因此必须排出细胞,D错误。4.答案:C解析:胞内蛋白质可能进入细胞核内,故细胞核内可能出现3H标记。分泌蛋白的合成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等细胞结构有关,最先观察到3H标记的细胞器应为核糖体。5.答案:D解析: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使其细胞液的浓度增大,进而防止质壁分离,液泡膜属于生物膜,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6.答案:C解析: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含有大液泡,具有一定浓度的细胞液,能够发生渗透作用;若B溶液的浓度稍增大,则细胞失水量加大,a点上移;植物细胞在B溶液中能够质壁分离复原,而在A溶液中不能,是由于B溶液溶质分子小,可以进入细胞液,改变细胞液浓度,细胞重新吸水;6min时两个细胞失水量较大,细胞都发生质壁分离。7.答案:D解析:温度为该实验的自变量,所以要将温度控制在不同水平后进行酶催化底物的反应。最后用碘液检测反应情况。8.答案:C解析:根据能荷公式的组成,当细胞内所有的腺苷(酸)充分磷酸化为ATP时,荷数值为1,当细胞内有腺苷(酸)去磷化为AMP时,能荷值为零,据此推测能荷数值的变动范围0~1之间;细胞中ATP、ADP和AMP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已知高能荷时,ATP生成过程被抑制,而ATP的利用过程被激发,细胞在吸收Mg2+时消耗ATP,所以能荷较高;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所以能荷及其调节是生物界的共性。9.答案:B解析:将果酒发酵装置改装成用于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装置,改装时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与管口2连通,以检测酵母菌产生的气体成分;经管口3取样只能检测酒精的产生情况;实验开始前,需对改装后的装置的气密性进行检查;探究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时,需打开阀,为酵母菌提供充足的氧气。10.答案:A解析:已知RQ(呼吸熵)=CO2释放量/O2消耗量,由于向日葵的种子内贮存大量的脂质,因此当种子萌发时脂质被用来进行呼吸作用,此时的呼吸熵约为0.7;随后种子发芽,脂质逐渐被消耗,逐渐消耗糖类;由于完全消耗糖类时,呼吸熵变为1,所以此时的RQ值是大于0.7接近1。11.答案:A解析:根据图中吸收波峰分析色素A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表示叶绿素;色素B吸收波峰只有蓝紫光,则表示类胡萝卜素。12.答案:C解析:根据坐标图可知,A点叶肉细胞只进行细胞呼吸,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B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为光补偿点;在C项条件下,温度由25℃提高到30℃时,呼吸速率增强,故A点上移,光合作用强度减弱,此时让光合作用强度再等于细胞呼吸强度需要更强的光照强度,故B点右移,D点表示的净光合作用量因为光合速率下降和呼吸速率上升而减小,故D点上移;当植物缺镁时,光合作用强度减弱,此时让光合作用强度再等于细胞呼吸强度需要更强的光照强度,B点将向右移。13.答案:A解析:本题借助细胞分裂各时期的时长考查细胞周期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准确理解各时期之间的关系并正确计算期的所有细胞要经过小时才能到达期和期的交界处,A正确;由于合成受抑制,由期进入期的细胞减少,而期进入期的细胞不变,因此期的细胞数目将减少错误;由于合成受抑制,处于期的细胞不能进入期,刚进入期的细胞到达期和期交界处需要小时,因此在15小时后除了停留在期的细胞,其他细胞都将停留在期和期的交界处,C错误;期时间最长,加入过量合成抑制剂之前,处于期的细胞数目可能是最多的,D错误。14.答案:A解析: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表现,细胞衰老时细胞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