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妇女子宫良性疾病行子宫切除术同时切除双侧输卵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对子宫良性疾病行选择性子宫全切除术或次全切除术是妇科领域最常见、有效、彻底的治疗方式之―,子宫切除手术占腹部手术的第3位,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对绝经前女性术中保留卵巢以尽量保留其内分泌功能现已达感共识,但是否一并切除输卵管的必要性尚存争议。据文献报道,子宫全切除术或次仝切除术同时切除输卵管后,输卵管癌、卵巢癌、残留卵巢综合征发病率有可能降低,为了探讨子宫全切除术或次全切除术同时切除双侧输卵管的临床价值,本研究对859例患者进行了观察,现结合资料分析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2000年1月至2006年I2月,因子宫良性疾病在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行开腹或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或次全切除术、并符合纳人标准者共"93例,术后随访鲳个月,失访334例,完成随访859例。其中子宫切除同时行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共348例为观察组;子宫切除同时保留双侧输卵管共511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疾病构成、子宫体积、既往腹部手术史、患者身体状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纳入标准:(1)年龄38~45岁,无生育要求;(2)术前月经基本规则且均无明显围绝经期症状;(3)术前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及阴道彩超检查,血清CA1灬等肿瘤标志物检测,部分患者行诊刮或宫腔镜检查,排除宫颈、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及卵巢良、恶性病变;(4)无明显输卵管病变如积水、积脓,输卵管外观正常;(5)所有手术医师操作技术水平相当;(6)两组患者均在充分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选择手术方式。2.随访:术后1个月开始门诊复查,以后分别于术后3、6、12、z、锶个月来院复诊,包括常规妇科检查、超声检查、性激素水平测定及围绝经期症状问卷评分。二、方法1.手术方法:观察组子宫切除术中,切断并结扎圆韧带后,提起输卵管,使输卵管系膜展平,看清输卵管系膜间血管弓,自伞端输卵管系膜贴近输卵管下缘分次垂直切断并结扎或电凝输卵管系膜及血管至间质部下方,切除输卵管,断端留置于腹腔内,松紧适宜、平整,勿使卵巢血管扭曲打折。对照组均保留输卵管。2.术后盆腔包裹性积液的诊断标准:(1)有盆腔手术史或腹腔镜手术史;(2)包裹性积液囊壁厚度不均匀,边界欠清晰,可见分隔;(3)囊液中有细小而稀疏的光点,内可探及正常卵巢回声;(4)彩超往往很难探及囊壁血管;(5)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正常;(6)部分患者手术及病理检查结果证实为盆腔包裹性积液。3.血清性激素水平测定:因经济原因及随访条件有限,仅在两组患者中各随机抽取30例年龄硐~笱岁者进行监测,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药盒由天津德普公司提供,药盒的批内变异和批间变异均(10%)测定术前及术后1、3、6、12、24、48个月时患者血清雌二醇、卵泡刺激素(鸭H)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术前在卵泡早期(月经期第3~5天)取血,术后取血日期根据术前月经周期严格推算。4.围绝经期症状:上述随访同时详细询问并记录围绝经期症状,用改良Kupperman评分法其内容包括血管舒缩症状、自主神经失调症状、精神神经症状、泌尿生殖道症状、骨质疏松等13项评分指标的情况。向患者发放问卷,由患者根据症状描述的内容自行填写,根据填写的内容计算得分。评分≤6分为正常,>6分者均视为有症状纳入统计。=、统计学方法采用叩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厉±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r检验,组内不同时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最小显著差。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一、两组患者手术后盆腔包裹性积液的发生率随访时间截止至术后48个月,术后盆腔包裹性积液总发生率为3.3%。观察组术后发生盆腔包裹性积液6例,发生率为17%(6/3鲳),对照组术后发生盆腔包裹性积液”例,发生率为4.3%(22/51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74,P=0,036)。二、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前"H、I凵H、雌二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0.235,P=0.815;莎=-0,785,P=0.436;莎=0.6⒛,P=0.⒆9)。术后1个月与术前比较,观察组"H、雌二醇水平稍高(P=0119、0,“3),LH明显升高(P=0OO9);对照组雌二醇水平无明显变化(P=0.982),"H和LH水平明显升高(P〓0."1、0.OO5)。两组患者术后"H和LH水平呈升高趋势,但雌二醇水平呈下降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