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门山区麦一菜一玉一玉一豆高效栽培技术摘要概括了剑门山区麦一菜一玉一玉一豆的种植新模式,该模式通过合理选择品种,科学规划,以高效的茬口衔接实现一年五熟,是一种增产、提早和增收的高效栽培模式。并分别对其中玉米、小麦、蔬菜的栽培技术进行概述。关键词玉米;小麦;蔬菜;高效;栽培模式;四川省;剑门山区S512.1;S513;S63文献标识码B1007-5739(2016)14-0034-02剑阁县剑门关镇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山区,是出川入蜀的咽喉,全镇在实施小麦、玉米高产创建过程中,结合农户生产的实际,积极探索,从传统的麦一玉种植模式中,探索出麦一菜一玉一玉一豆新模式,实现了增产、提早和增收[1]。该栽培模式小春种植蔬菜和小麦,大春种植早迟玉米和大豆,通过合理选择小麦、玉米、蔬菜品种,科学规划,以高效的茬口衔接实现一年五熟。小春实行麦菜套作,2m开厢,以利于机械操作,交叉间隔种植。9月上旬进行蔬菜育苗,10月中旬进行移栽,第2年3月上旬收割青菜。青菜采用宽邦青菜,行距0.67m,窝距0.40-0.46m,两边距小麦0.33m010月下旬播种小麦,第2年5月收割。大春实行玉玉套作,3月中下句进行早玉米育苗,在蔬菜收割后,3月末4月初在2m空行内移栽早玉米,采用地膜覆盖。5月下旬小麦收割后,2m空行内套作2行夏玉米,玉米行距0.4m,窝距0.23-0.25m,两边距小麦1m,撒播大豆。10月上旬玉米及大豆完成收割。1玉米栽培技术集成1.1选用对路良种因地制宜选择中单808、绵单8号、成单30等高产抗病良种。坚持适时抢旱,全县春玉米育苗时间为3月20日左右,移栽时间为4月1—10日。1.2推广育苗移载育苗方式以肥团育苗为主,按品种准备6万个/hm2肥团的预备苗。玉米1叶1心时,即可移栽,移栽时做到“三定”(定向、定苗、定距)、“三坐”(坐水、坐肥、坐药),使第1片叶朝宽行,以确保合理的“三度”(整齐度、均匀度、密度)。1.3保证合理密度栽植时,在2ni预留行内栽4行玉米,实行宽窄行种植。宽行1in,窄行0.33m,株距0.18m,靠小麦两边各0.17-0.18m,保证密度达到5.25万株/hm2,实行错窝移栽。1.4科学施用肥料在整地时施农家肥15t/hm2,移栽前用35%剑门牌测土配方肥600kg/hm2作基肥撒于窄行沟内,同时用碳氨75〜120kg/hm2对水灌于窝沟内,以保证前期需肥[2];在5~6叶时,对长势弱的植株施尿素75-120kg/hm2,促其平衡生长;在大喇叭口期,用碳鞍600〜750kg/hm2作攻苞肥;在灌浆期,施尿素75〜90kg/hm2作追粒肥。1.5推广地膜覆盖栽培地膜覆盖栽培,是防旱保湿、增温壮苗、提高肥效、科学应对旱灾的根本性措施[3]。具体操作上,要做到施足底肥,浇足底水,盖严地膜。对草害重的地块,在覆膜前用90%禾耐斯1200mL/hm2对水450~600kg/hm2,或用乙草胺900mg/hm2对水675〜900kg/hm2喷施防除杂草。1.6实施矮化栽培玉米矮化栽培,能增加密度,增加气牛根,防止倒伏,促其健壮牛长,增加产量。具体方法:玉米在8~12片叶时,用玉米矮丰450mL/hm2对水225〜300kg/hm2,均匀喷施于叶片上即可,做到不重喷、不漏喷,若喷后4h遇雨需补施,但用药量须减50%。1.7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大小斑病、玉米螟、粘虫是剑阁县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虫害。在防治策略上要实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具体措施上,要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技术。一是推广使用频振杀虫灯诱杀害虫;二是实行“生物导弹”捕杀害虫;三是若“生物导弹”防治效果差时,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55%特杀旗900g/hm2对水750kg/hm2喷心叶,或用5%杀虫双大粒剂15-225kg/hm2拌毒砂土750kg/hm2撒施防治玉米螟。1.8推广去雄授粉隔行去雄不但能减少养分的消耗,降低株高,防治倒伏,而且能增加田间通风条件。人工辅助授粉能有效减轻秃尖、缺粒,提高结实率,在遭遇严重干旱、花期淋雨等情况下,推广这一技术效果十分显著。授粉要特别注意在露水干后,温度不过高时进行,一般以8:00-11:00为佳。2小麦栽培技术集成2.1选用良种在剑门山区种植表现比较好的小麦品种有西科麦4号、川麦42、内麦9号等。其中,西科麦4号是双抗(高抗条锈病、白粉病)顶芒品种。在大DO生产上,因其熟期落黄好,丰产性佳,便于收打,颇受广大农户欢迎。2.2适期早播剑阁县夏季降水较多,进入9月之后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