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临床观察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的有效性和预测性。方法:分别应用准分子激光光学角膜成型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和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对近视共1085眼进行治疗和临床疗效对照分析。结果:术前PRK组和LASIK组平均裸视分别(0.11±0・05)、(0.06±0.04),PV0.05,平均值球镜屈光度分别为(一3.63±1.55)D,(-4.87±0.93)D,P<0.05,术后6个月PRK组平均裸眼视力为(1.12±0.23),等值球镜屈光度为(0.49±0.43)D,而LASIK组平均裸眼视力为(1・18±0.17),P>0.05,等值球镜屈光度为(一0.58±0.40)D,P>0.05o结论:PRK和LASIK两种方法治疗近视均具有准确性高、预测性良好的特点。【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屈光不正;近视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2-1763-02中图分类号:R77文献标识码:A屈光不正是人类最常见和最普遍的眼病,世界平均近视的发病率约为22%。我国自从1993年引进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以来,该技术在国内逐渐普及。本文回顾2000年9月〜2006年6月资料完整的近视共1085眼,对准分子激光学角膜成型术(PRK)和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两种手术方式的准确性和预测性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探讨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所选择的病例均为资料完整,临床随访6个月以上的患者共683例(1085眼),其中男259例(411眼),女324例(674眼);年龄17〜43岁,平均(28.2±5・3)岁,等值球镜(一3.00-6.00)Do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PRK组,共198眼,LASIK组,共887眼。1.2视力和散光度检查:术前及术后3、30、90、180d分别在标准光照度下行裸眼视力检查,并行电脑验光检查,将散光度折算为等值球镜。1.3仪器:法国Moria微型角膜板层切开刀;准分子激光机为H木尼徳克公司生产。1.4手术方法1.4.1PRK组0.4%倍诺喜表面麻醉,PRK切削7mm范围的角膜上皮约10um,机械刮除全层角膜上皮,准分了激光切削,直径6.0~7.0mmo放置软性角膜接触镜,结膜囊内点泰利必妥及0.1%氟美瞳眼液。1.4.2LASIK组测量角膜中央厚度,颖下方做放射状角膜标记并涂龙胆紫液。放置负压固定环,Barraquer眼压计测眼压在65mmHg后启动微型板层角膜刀,做角膜瓣。掀瓣后测量角膜床厚度,激光切削角膜床,切削宜径6.0-7.0mmo复位角膜瓣,冲洗瓣下间隙,对位角膜瓣,点泰利必妥及0.1%氟美瞳眼液。1.5术后处理PRK组术后常规点泰利必妥眼液1周,0.1%氟美瞳眼液4个月;LASIK组术后常规点泰利必妥眼液1周,0.1%氟美瞳眼液1个月。于术前和术后30、30、90、180d分别检查裸眼视力及屈光状态。1.6统计学处理:利用SAS软件对PRK组和LASIK组的裸眼视力、屈光度进行t检验。2结果(见表1、2)3讨论3.1准分了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是通过改变角膜的曲率來治疗近视。因角膜的屈光率在眼的屈光系统中占70%[1],所以改变角膜屈光率治疗近视是一种理论上可行,实践屮可操作的方法。PRK是切削角膜前弹力层和前基质层而改变角膜屈光率的方法[2],其特点是手术简单,术中没有危险,但由于手术创面较大,术后有2〜3天的异物感、流泪等眼部不适,术后可能出现上皮下雾状混浊,且角膜中央前弹力层缺如。尽管如此,PRK术后的裸眼视力恢复良好,本组患者术后1个月平均裸眼视力为(1・03±0.21),82%视力在1.0以上。LASIK手术是通过切削角膜的基质层而改变角膜的屈光率,由于创面小,因而术后伤口恢复快,儿乎无痛苦,术后点药吋间短,但术中可能出现不完全角膜瓣等并发症,使手术延迟[3]。从木组患者可见,LASIK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恢复快,术后3天平均裸眼视力为(0.97±0.23)D,平均屈光率为(-0.68±0.53)D,明显优于PRK组。3.2PRK手术和LASIK手术治疗近视均有良好的效果,PRK具有手术简单安全的特点,但术后为防止haze的发生,需常规滴用糖皮质激素,因而引起药物性高眼压和激素性青光眼的机率略大,据报道14.3%的患者在术后1〜3个月时出现高眼压[4]。LASIK手术虽然术中有一定危险,但可以通过提高手术技巧和熟练程度來克服,由于其术后裸眼视力恢复快,基本无痛且并发症少,因而是治疗近视的发展方向。参考文献:[1]李凤鸣•眼科全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