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修辞的演变与中国文化的发展_宗廷虎第7卷第1期2007年1月浙江树人大学学报JOURNALOFZHEJIANGSHURENUNIVERSITYVol.7,No.1Jan.2007收稿日期:2006-11-28作者简介:宗廷虎(1933-),男,江苏扬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修辞学会顾问,专门从事修辞学研究与教学、著述丰硕。语言研究汉语修辞的演变与中国文化的发展宗廷虎陈光磊(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摘要:本文探讨汉语修辞史与中国文化的互动关系,即研究汉语修辞演变与中国文化发展如何相互推动。文章首先将修辞现象的演变放置于社会政治、经济、科学,尤其是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其次,探讨文化发展对修辞演变的全方位影响;再次,探讨了修辞变化对文化发展的重---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要作用。关键词:汉语修辞;中国文化;文化史:H15文献标识码:A:1671-2714(2007)01-0069-05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汉语修辞就在这绵延的文化史中得以滋生和繁衍。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成就了中国文化的灿烂与辉煌,汉语修辞的生生不息就得益于此。可以说,文化的发展对修辞的演变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而修辞的演变也推动着文化车轮的滚滚前行,二者可谓是互补互助、相得裨益。一、修辞现象演变原因的探究修辞现象普遍地存在于人类社会的语言交际活动之中,它随着社会发展而演变。而同修辞现象有联系的具体事项极多极复杂,例如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同自然环境的天时、地利等方面,同交际场合的时间、处所、氛围等方面,同交际双方的社会角色、生活经历、心理状态、知识水平、语文修养等方面无不相关。对此,陈望道作了科学的概括,指出:从修辞的观点看来,觉得上述复杂的关系,实际不妨综合作两句话:(1)修辞所可利用的是语言文字的习惯及体裁形式的遗产,就是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2)修辞所须适合的是题旨和情境。语言文字的可能性可说是修辞的资料、凭藉,题旨和情境可说是---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修辞的标准、依据。[1]这样,我们探究修辞现象演变的原因也就有了依凭,那就是可以从以上两大方面着眼:一是从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加以考察,如汉语声、韵、调的音节结构及其历史变化,就形成了异音相从的平仄调配和同声相应的押韵和谐的汉语语音修辞的特点及其逐步演变;方块汉字单音独体、多义兼容的特点及其历史变化,就造成了汉语修辞上析字格的丰富多彩和绵延不断的历史进展;汉语语法结构不重形式标志(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而其话语组合却颇讲究形式配置[2],使得对偶、互文、排比等修辞方式尤其发达而且历史修久;至于体裁形式的遗产,汉语也是相当丰富的,如诗歌体裁上的二言体、四言体、五言体、七言体及杂言体等的发展演进,都给汉语修辞带来了许多精彩的历史景色;再如文体、语体的传承变易,更是为汉语修辞史写下了一页又一页推陈出新的篇章。再是从修辞所须适应的题旨情境的历史变化中加以探求。首先自然是社会大背景的不断变动,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或历史时期造成各有特第7卷第1期2007年1月浙江树人大学学报---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JOURNALOFZHEJIANGSHURENUNIVERSITYVol.7,No.1Jan.2007收稿日期:2006-11-28作者简介:宗廷虎(1933-),男,江苏扬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修辞学会顾问,专门从事修辞学研究与教学、著述丰硕。语言研究汉语修辞的演变与中国文化的发展宗廷虎陈光磊(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摘要:本文探讨汉语修辞史与中国文化的互动关系,即研究汉语修辞演变与中国文化发展如何相互推动。文章首先将修辞现象的演变放置于社会政治、经济、科学,尤其是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其次,探讨文化发展对修辞演变的全方位影响;再次,探讨了修辞变化对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关键词:汉语修辞;中国文化;文化史:H15文献标识码:A:1671-2714(2007)01-0069-05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汉语修辞就在这绵延的文化史中得以滋生和繁衍。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成就了中国文化的灿烂与辉煌,汉语修辞的生生---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不息就得益于此。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