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摘要: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为了支持经济发展,水利工程在发挥发电、防洪、航运、灌溉等优势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受到了空前关注。本文对水利工程所引起的主要环境影响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Abstract:Chinaisundergoingrapideconomicgrowthperiod,inordertosupporteconomicdevelopment,waterconservancyisplayingtheadvantagesofpowergeneration,floodcontrol,navigation,irrigation,whileitsinfluenceontheecologicalenvironmenthasalsodrawnunprecedentedattention.Inthispaper,acomprehensiveanalysisofthemajorwaterprojectenvironmentalimpactsonenvironmentisgiven.关键词:水利工程;环境影响;阿斯旺大坝;三峡工程Keywords:waterconservancyproject;environmentalimpact;AswanDam;ThreeGorgesProject中图分类号:TV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1-0037-020引言随着现代工程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近一百多年来人类对河流进行了大规模开发利用,兴建了一批蓄水库和跨流域调水工程。这些水利工程一方面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利益,另一方面也极大的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因此,如何兴利弊害,充分发挥水利工程为人类造福的优势,减免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广大水利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1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1.1水利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①工程建设对水文情势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变了天然河流的水文特征和结构。在河流上建坝,使上游水流速减缓、水深增大水体自净能力减弱;库区水体增大后,水温结构也会发生变化对水体密度、溶解氧、微生物和水生生物都产生影响,下游河道的径污比和鱼类繁殖条件发生变化;水库蓄水后可引起周围地区的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壤环境变化等。②工程建设对泥沙淤积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将改变库区和下游河道泥沙的输移和沉积模式。例如,三门峡工程为了使黄河下游“地上河”不再淤高,设计时想把黄河的泥沙全部拦截在三门峡水库内,使黄河下游变清,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上游的渭河,并且设计中没有设置底孔排沙系统,后经两次改建渭河下游泥沙仍大量淤积,这不仅使蓄水库容减少而且形成了“地上河”经常引起洪涝灾害。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和前水利部部长钱正英呼吁“三门峡水库停止蓄水不再发电”。可见,三门峡水库的教训是深刻的。③工程建设对局地气候、水库水温结构、水质和地震的影响。大型水库的建设使库区微气候环境条件有所改变,包括气温、风速、湿度、降水等。水库的水温结构分为分层型和混合型两种。混合型的水温结构对环境的影响比分层型小。水库水温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水温的分层温度高低的变化。水库下部的低温水对农作物、水生生物、人类生活等产生危害:a.造成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减产。b.影响水生生物(主要是温水鱼类)的生长和繁殖。c.不利于工作、学习和娱乐。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水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水体经过长距离的输送或一定时间的贮藏,都会使复氧过程充分,从而丰富了水体潜在的环境容量资源。另一方面在库区内水位抬高,水流缓慢,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同时水库中由于大量水体的聚集,会使库区地壳结构的地应力发生变化,容易诱发地震,特别是随着高坝水库的修建强烈的水库地震时有发生。④工程建设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也是有利有弊,一方面通过筑堤建库、疏通水道等措施,保护农田免受淹没冲刷等灾害;通过拦截天然径流、调节地表径流等措施补充了土壤的水分改善了土壤的养分和热状况。另一方面水利工程的兴建也使下游平原的淤泥肥源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同时输水渠道两岸由于渗漏使地下水抬高,造成大面积土壤的次生盐碱化和沼泽化。例如,阿斯旺大坝的兴建使泥沙淤积在水库内,汛期不再出现洪水泛滥肥沃两岸的土地。三峡水库的中下游地区大面积低湖田面临沼泽化威胁,渍害田比例增大。⑤工程建设对动植物、水生生物的影响。修筑堤坝将使鱼类特别是洄游性鱼类的正常生活习性受到影响,生活环境被打破,严重的会造成灭绝。例如:长江特有的白甲鱼、岩原鲤、中华鲅在渔业产量中的比重已很少,特别是白暨豚近几年来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